文化中国行|老字号同仁堂的“青春密码”
<span id="detailContent"><p class="bigPic"><div class="dask"><div align="center"></div></div></p><p> 2月25日,顾客走进北京同仁堂大栅栏店。</p><p> 同仁堂由乐显扬先生于1669年在北京创建。自1723年开始,同仁堂为清宫供御药,形成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2006年,同仁堂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同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p> 截至2024年12月24日,同仁堂集团拥有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一批市级、区级“非遗”项目。有国家、市、区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37位,同仁堂中医大师41位,中药大师8位,技艺传承师20位。一代代中医药技艺传承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给同仁堂传统技艺注入了“青春密码”。</p><p> 如今,“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已经形成了以制药工业为核心,集商业零售、健康养生、医疗养老、国际药业为一体的现代企业,拥有36个生产基地、2400多家零售终端店铺。为了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同仁堂目前已在境外2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140多家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医疗中心和文化中心,累计为境外民众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3000多万人次。</p><p>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p><center class="xinhuaPager">|<<<span id="xinhuaPagerBox"><spa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26px; height: 26px;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600; 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52, 140, 236); margin: 0px 3px;">1</span>2345678</span>下一页>>|</center></spa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