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笔墨中重温经典
<!--enpproperty <articleid>37925453</articleid><date>2025-03-25 09:53:22.0</date><author></author><title>在千年笔墨中重温经典</title><keyword>重温经典,笔墨,新探,石门颂,张迁碑</keyword><subtitle></subtitle><introtitle></introtitle><siteid>2</siteid><nodeid>8636</nodeid><nodename>悦读会</nodename><nodesearchname></nodesearchname>/enpproperty--><!--enpcontent--><!--enpcontent--><p> <strong>洪厚甜</strong></p><p>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书法经典宛如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中华美学精神,闪耀着先贤智慧之光。</p>
<p> “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金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是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策划推出的古代碑刻与当代书法创作对照映衬的系列学术展览,自2020年开始,已成功举办“汉隶十二品新探”“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篆书廿九品新探”“隋唐刻石三十品新探”“金石学史研究与刻帖书法新探”5个展览。在展览中,来自各地重点文博单位的历代经典碑拓一一呈现。它们也是我数十年来的精神寄托。每当近距离欣赏这些作品,时间仿佛凝固,那灵动的线条和深邃的墨韵,让我对书法经典有了更深刻的体悟。</p>
<p> 在书法艺术中,笔法的传承占据重要地位。而笔法体系的精髓正蕴藏于经典之中。或许有人认为,与古人相比,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学习书法好像没有什么优势。但事实上,生活在晋代的王羲之,只能学习晋代以前的书法经典,而我们现在拥有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研究、运用这些资源来培养书写能力。所谓的书写能力,首先是让毛笔“听话”;其次是增强通过线条讲故事的能力,也就是学会在笔墨之间把内心的审美感受外化出来。</p>
<p> 历史上,书法经典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风气。系列展览展出的《石门颂》《西狭颂》《张迁碑》等作品,彰显汉代的博大雄浑之气;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等作品,则反映了唐代以丰润、正大为美的风尚。今天,书法家也应该有一种使命意识,即将个人艺术探索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相结合,寻找与时代相匹配的艺术语言,生成中国书法新的文化符号。</p>
<p> 如今,书法作为从实用书写蜕化而来的一门艺术,业已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书法经典滋养童心,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规范地书写汉字,更是让孩子们深刻感受书法经典蕴藏的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考、对情感的抒发,实现身心健康成长。</p>
<p> 我常为当代书法艺术发展所拥有的时代机遇而慨叹。20世纪80年代,要找到一本好字帖还非常困难。那时,有一套较好的字帖是日本出版的《中国法书选》,其拥有者应该不超过百人。短短几十年过去,经典字帖唾手可得,书法展览层出不穷,中国书法家协会不断发展壮大……古老的书法艺术在传承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愿我们都能在这千年的笔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p><!--/enpcontent--><!--/enpcontent-->
<!--责编-->
<div class="m-zbTool liability">
<span>[ </span>
<span class="liability">责编:张晓荣</span><span> ]</span>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