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国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同诵儒家经典
<p> 中新社青岛8月5日电(胡耀杰 王禹)“通过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我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希望自己能成为埃中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儒家文化传播。”埃及留学生马瑞万5日在山东青岛表示。</p><p> 当晚,“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举行。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泰国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同诵儒家经典,演绎文化和合之美。</p>
<div></div>
<div class="pictext"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8月5日,“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在上合示范区举行。王禹 摄</div>
<p> 首次参加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的马瑞万凭借作品《劝学——荀子的智慧》获得国际组一等奖。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儒家经典中深刻体会到荀子“学不可以已”的智慧,其中蕴含的哲理与埃及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智慧和知识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埃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我听过许多关于智慧、努力与成长的故事,这让我更加理解‘学不可以已’的深刻意义。”</p>
<p> “孔子不仅教我们如何做人,更通过自身行为示范如何成为有德之人。通过学习儒家文化,我学会了与人相处、互相取长补短。”津巴布韦留学生丽莎表示,此次活动搭建起文明交流之桥,让她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沟通。</p>
<p>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深刻智慧,与上海合作组织倡导的‘上海精神’高度契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书记国承彦在致辞中表示,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首次来到上合示范区,既是对儒家文化国际传播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上合组织框架下人文交流的生动实践。(完)</p><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class="adInContent"><tbody><tr><td><!--画中画广告start-->
<!--<meta name="chinanews_site_verification" content="93ae22052369ea92e6d8ce0007ffdb8e"/>-->
<!--4,175,633 published at 2025-05-28 09:17:47 by 947--><!--画中画广告end--></td></tr></tbody></table><div class="adEditor"><!--编辑姓名start--><div class="left_name right"> <span>【编辑:田博群】 </span></div><!--编辑姓名end--></div><div id="function_code_page"></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