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csd 发表于 2025-8-22 00:35:15

扬法微光 | 我的“四心”修炼之路

<p>扬法微光</p><p>一次次俯身倾听,化解的是家长里短,温暖的是人心;</p><p>一回回法槌落下,裁断的是是非曲直,守护的是公正;</p><p>一趟趟风雨兼程,丈量的是权益兑现,传递的是力量。</p><p>在审判席的专注里,在调解室的耐心间,在执行路的奔波中,在键盘前的深夜里,扬中法院人用最平凡的坚守,书写着不平凡的法治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却日复一日,将信念化作微光,照亮公平正义的来路与前程。</p><p>《扬法微光》记录司法一线最真实的点滴——那些俯身的倾听、落下的法槌、踏过的路途、专注的瞬间。于细微处感受力量,于坚守中见证温度。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微光,汇聚成照亮万家灯火的法治星河,铺就通往正义的坚实通途。</p><p>微光虽小,可暖人心;步履不停,终达公正。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p><p>本期主笔</p><p>杨辰雨</p><p>扬中法院立案庭</p><p>法官助理</p><p>★</p><p>★ ★ ★</p><p>★</p><p>2024年盛夏,阳光透过玻璃,照耀着墙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标语闪闪发光,我迈入法院,青春翻开了新的篇章。在新入职人员谈话会上,邱勇院长的讲话至今仍在耳畔回响:“法院人要修炼四心,进取心、责任心、同理心、朴拙心。”这成为这一年来指引我修炼之路的成长坐标。</p><p>修炼一颗进取心</p><p>从纸上得来到躬身实践</p><p>初入法院时,我被分到立案庭,那时最深的感触便是“本领恐慌”。曾经课本上的案例变得立体鲜活起来,张三李四,甲乙丙丁,书本上的纸片人变成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个体。管辖怎么认定?代理人是否适格?相似案情在不同当事人陈述中折射出的差异,每天都在带给我新的挑战,我发现处理案件并不像在学校答题那般容易,只有对法律条文、主流观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面对案件时不至于无从下手。在法官的言传身教下,我学着抽丝剥茧理清事实、简明扼要论证说理,将每天遇到的新情况、新内容记录下来,不时翻阅思考,学会真正站在当事人角度,理解他们的诉求。</p><p>修炼一颗责任心</p><p>从按部就班到知责于心</p><p>进入立案庭,我负责的第一项工作是保全。一开始我侧重于程序推进,按部就班地完成形式审查、按申请写下裁定。但随着接触的案件增多,看到有当事人因不懂流程而焦虑,因案件进展缓慢而无奈,我开始反思工作方式。一次保全案件中,当事人未提供担保,我与他沟通时,他语气急促:“你说的这些我不懂!为什么非要我提供担保!”于是我多次电话联系,为他解释相关规定,最终他及时寄来了相关材料。那时,我开始重新理解“如我在诉”,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浸润在每一个司法细节中的温度——耐心解答当事人疑问,哪怕问题重复多次;使用通俗易懂的表达,让当事人清晰理解法律依据;主动告知当事人案件进展,缓解不安情绪。</p><p>修炼一颗同理心</p><p>从结案了事到案结事了</p><p>今年春天,我参与了一起群体性欠薪纠纷的调解,纠纷涉及10余名五六十岁的当事人。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无力支付工人薪酬。看着一双双攥紧欠条、布满沧桑的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老板面对讨薪的工人,因公司亏损无力经营,只能低头叹气。我意识到,如果简单判决,案件易结,事情却不易了。为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法院以法律释明的方式给予调解指导,老板自愿为公司欠付薪酬承担连带责任,最终达成调解,及时兑现工人工资。看着工人们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时的笑脸,我深切体会到,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小案背后,都承载着当事人的诉求与期望,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法理的明晰,更是情理的通达。"如我在诉"要求我们在恪守法律刚性框架的同时,让理解与尊重的枝叶在法条间自然生长;在遵循诉讼严谨程序的过程中,使关怀与温暖的溪流浸润每个司法环节。</p><p>修炼一颗朴拙心</p><p>从置身事外到换位思考</p><p>每次走进诉讼服务大厅,我总会与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擦肩而过,他们有的拿着皱巴巴的诉状踟蹰不前,有的红着眼眶在调解室外不安徘徊。这些瞬间像是无声的叩问,面对他们的人生难题,我是否真正读懂了背后的焦虑与期盼?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岳母在公证机构放弃了对去世女儿遗产的继承,但自己却生活困难,因而请求法院撤销公证,继承遗产。女婿却流着泪说,为治疗妻子的病情他花光了所有积蓄,生活难以为继。两方僵持不下,调解员将公序良俗、尊老习惯融入调解中,引导丧偶女婿为年迈岳母提供一份生活保障,最终成功化解纠纷。这起案件让我认识到,法律条文可以计算出遗产的金额,却无法称量出亲情的重量。“如我在诉”,要求我们透过一纸诉状,去看到被生活压弯的脊梁和被误解阻隔的真心,使每一次纠纷化解成为重建信任的桥梁。</p><p>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我的“四心”修炼之路道阻且长,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永葆初心,让“如我在诉”变成深深融进血脉的职业信仰。</p><p>供稿:立案庭 杨辰雨</p><p>原标题:《扬法微光 | 我的“四心”修炼之路》</p><p>阅读原文</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扬法微光 | 我的“四心”修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