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行?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修?怎么修?
<h1 class="pgc-h-center-line"><br></h1><div class="pgc-img"><p class="pgc-img-caption"></p></div><h1 class="pgc-h-center-line">什么是修行</h1><p data-track="3">顾名思义,修正本身头脑操行的毛病之处。</p><p data-track="4">恒久以来,许多人都以为吃斋念经、参禅打坐、隐居诵经才是修行,实在这是明白方向上的错误。固然,并非是说这些方法不对,通过这种方式同样可以让本身的心田寂静,清除杂念。但是有一点必要弄清晰,它们只是修行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修行的目标。</p><p data-track="5">单独接纳这种阔别世俗的方式修行有很大的范围性。独处时的个人修行也有同样的题目。</p><p data-track="6">究竟,不是大家都可以阔别世俗的,我们绝大部份的人都要活着俗中终其一生。</p><p data-track="7">以是,仅仅接纳以上方式修行,固然会有很大进步,但是在回到实际生存中时,每每又规复从前的状态,悟到的东西全无用武之地,仍旧无法有用的应对题目。</p><p data-track="8">这也是为什么王阳明夸大“功夫须从事上磨”的缘故原由。</p><h1 class="pgc-h-center-line"><br></h1><div class="pgc-img"><p class="pgc-img-caption"></p></div><h1 class="pgc-h-center-line">修行修的是什么?</h1><p data-track="14">传统说法叫修心,这是一个比力含糊的概念。对于凡人来说,此心是何心呢?不知此心为何物,又往哪儿去修呢?</p><p data-track="17">比力广泛的认知,是把此心看作心田。修行的目标就是为了把心田变得强盛。</p><p data-track="18">这又是一个轻易让凡人无法明白且不知从那边动手的观念。</p><p data-track="21">众人都知道在心田深处有着巨大的气力,那么,修行的目标是让心田变得强盛照旧让心田原来的气力显现出来呢?</p><p data-track="22">很显着,让心田强盛并不是给它注射一剂强心针那么简朴。让它以本然的状态出如今本身的生存当中才是修行的真正代价。</p><div class="pgc-img"><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 data-track="23">弄清晰这个概念,修行才气对症下药。</p><p data-track="24">那么,既然每个人的心田深处都拥有巨大的气力,为什么平常不能运用到生存中去呢?</p><p data-track="26">肯定是有什么东西拦阻了它。</p><p data-track="27">佛学对于蒙蔽心田的因素称之为“妄念”,道家对这些因素称之为“可欲”。另有很多雷同的同义称谓在此不逐一枚举。</p><p data-track="28">妄念在那里产生的?欲望又是在那里产生的?不弄清这个题目,修行依然是瞽者摸象。</p><p data-track="29">有人说,心生杂念,以是妄念在心田产生;有人说,自私自利,以是欲望也是在心田产生。</p><p data-track="30">这又是一个明白方向上的错误。</p><p data-track="32">这些词语真正的寄义是指这些东西蒙蔽了心田,而不是产生于心田。</p><p data-track="33">假如杂念欲望不是来自心田,又会来自那里呢?</p><p data-track="35">只剩一个选项,那就是大脑。</p><p data-track="37">但是动物也有大脑,为什么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拥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呢?</p><p data-track="39">由于我们的大脑有头脑功能,这也是我们区别于别的生命的底子。</p><p data-track="40">好了,到如今为止,杂念欲望的源头找到了。但是又出现了一个题目。</p><p data-track="41">岂非要把头脑通过修行从我们的生存中剔除吗?</p><p data-track="42">固然不是,固然没有头脑运动就不会产生感情,但是作为人类,没有人盼望本身酿成冷血动物。更况且,我们根本无法摆脱头脑在这个天下上生存。</p><p data-track="44">这是凡人修行最难突破的节点。</p><p data-track="46">妄念和欲望来自头脑,我们又不能没有头脑,而修行又是为了扫清妄念和欲望对心田的蒙蔽,怎样是好?</p><p data-track="48">这就必要进一步对头脑举行分析。</p><div class="pgc-img"><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 data-track="49">头脑可以资助我们办理题目,又会生出妄念和欲望,这阐明它同时具备两种功能。</p><p data-track="50">什么是在办理题目?什么是在制造妄念?</p><p data-track="51">解一道方程式是在办理题目,担心考不上大学就是在制造妄念;抱病了去医院是在办理题目,畏惧治欠好要死了就是在制造妄念;老公没按时回家打电话扣问是在办理题目,猜疑有外遇就是在制造妄念……</p><p data-track="53">如今可以知道修行的方向了,那就是通过修行清除头脑妄念的干扰,扫清蒙蔽在心头之上的停滞,在生存中尽大概让本身只使用头脑办理题目的本领。</p><p data-track="54">妄念和欲望是怎样蒙蔽心田的呢?</p><p data-track="56">借它可以或许办理题目的本领赢得你的信托,以致于感觉不到妄念和欲望对你的腐蚀,并因此让你化身为妄念和欲望的仆从。</p><p data-track="58">当这些妄念和欲望远超你的本领之后,两者之间的辩论就会演酿成各种感情困扰着你,心田深处的气力也因此而休眠。</p><h1 class="pgc-h-center-line">为什么要选择修行?</h1><p data-track="60">前文已经说过,修行只是改变本身方法的统称,并非特定的方式。试图通过修行改变本身的人,肯定不要被情势限定,只要可以或许清除妄念和欲望,任何方式都是切实可行的。</p><p data-track="61">除了传统的修行方法之外,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举行,好比说跑步,跑步就可以清除妄念和欲望。这是由我们身材性能决定的,你必须要把一部门留意力放在跑步的过程中而不能全部放在思索上,由于如许会危及安全。</p><p data-track="63">身材由于活动开释的化学嘉奖和临时摆脱妄念带来的困扰是跑步之后身心愉悦的根本缘故原由。</p><p data-track="100">这是一种自动举动带来的被动改变!</p><p data-track="65" class="syl-page-br syl-page-br-hide" style=""><br></p><div class="pgc-img"><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为什么要修行?</p><p data-track="66">由于我们受不了妄念丛生、欲求不满带来的痛楚。如果痛楚达不到肯定的临界点,也难有修行的动力。</p><p data-track="67">有人以为本身蒙受的痛楚很正常,以是也不会有修行的激动,要么笃志蒙受着,要么以失控的感情生在世。</p><p data-track="68">只有那些痛不欲生,不想要痛楚且想要问个为什么会痛楚的人才有修行的动力。</p><p data-track="69">若非云云,修行的目标就不会单纯,也修不出个以是然来。</p><h1 class="pgc-h-center-line">怎么修?</h1><p data-track="74">如果拘泥于那种传统的方式,修行就会显得格外困难;如果散布在生存当中,举行起来就会方便许多;如果两者联合,便会事半功倍。</p><p data-track="75">独处的时间修行,少了外界的干扰,比力轻易进入状态,这叫静修;在生存当中修行,多了历练,比力轻易看到结果,这叫实修。</p><p data-track="76">到这一步,千万不能忘记,修行的目标重要在于摆脱妄念和欲望对本身的干扰,而不是刻意关注心田是否变得强盛。当妄念和欲望已经不能左右你的时间,心田天然会把它的气力显现出来。</p><p data-track="77" class="syl-page-br syl-page-br-hide" style=""><br></p><div class="pgc-img"><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妄念和欲望是用什么方式左右我们的呢?</p><p data-track="78">大脑中一个不易察觉的声音。</p><p data-track="79">好比:我应该、我以为、我必须;好比:对想象出来的场景暗自对话、面临不义之财生出的纠结等等。</p><p data-track="101">它与平常默读时大脑中的声音是同样的机制,差别之处在于,一个是被动,一个是自动。</p><p data-track="80">这个声音针对的对象通常都不属于当下时候,即不是正在发生的事变。有时间看起来好像是针对正在发生的事变,究竟上却是针对这件事产生的遐想。</p><p data-track="81">也就是说,这个声音不会实事求是,它不是你的自动举动。</p><p data-track="82">修行的关键就在于不被这个声音所左右。</p><p data-track="83">把握了这个原则,修行就可以随时随地,而不黑白要某些特定的条件。</p><p data-track="84">好比:出去嬉戏却背负着其他极重的头脑包袱,那么让本身恣意地享受假期忽略头脑包袱就是修行;独处的时间烦燥,可以或许专注地去看蚂蚁上树就是修行;与他人发生辩论,放弃与之口角就是修行;妻子絮聒,只想她的好就是修行;孩子不听话,不发火耐烦引导就是修行;淘汰一点愤怒,控制一下感情就是修行……</p><p data-track="102">这是一种自动意识带来的自动改变。</p><p data-track="85">提及来很简朴,做起来却不轻易。</p><p data-track="86">由于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意识不到本身在受谁人声音摆布,也只有在局势恶化后才会惊奇:刚才我怎么了?</p><p data-track="88">谁人声音之以是挥之不去,并非是由于它具有多么大的魔力,而是我们已经风俗了在它的摆布之下生存。这个风俗的成因就是前面所说的,由于它能办理题目,以是让我们对它产生了依靠,以是对谁人声音就不会产生质疑,久而久之,风俗成天然,也就意识不到它在制造题目了。</p><p data-track="89">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知识点。</p><p data-track="90">既然成了风俗,为什么偶然也能察觉到它的存在呢?</p><p data-track="91" class="syl-page-br syl-page-br-hide" style=""><br></p><div class="pgc-img"><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可以或许察觉到谁人声音的存在,是一个决定你是否可以或许修成正果的关键因素在起作用。</p><p data-track="92">佛教称之为“觉知”,当代哲学称之为“潜意识”,当代生理学称之为“本我”。</p><p data-track="93">修行可以促使它频仍的出现,没有它,修行就不会有希望。如果它可以或许时候保持在警觉状态,上能观察谁人声音,下可联接心田的感受,可以这么说,你就已经修成正果!</p><p data-track="95">但是,自古以来,真正到达这个状态的人寥若晨星,佛祖、老子、庄子、孔子、王阳明约莫是如许的人。</p><p data-track="97">作为平凡人,完全没有须要寻求这种地步,只要觉满足够活泼,就足以让你从容地面临生存。</p><p data-track="96">怎样才气让觉知变得活泼起来呢?</p><p data-track="98">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时候提示本身观察大脑中谁人声音在说什么,同时谛听心田的声音,直到成为风俗。</p><p data-track="99">这才是真正的修行!</p><div class="pgc-img"><p class="pgc-img-caption"></p></div> 你把修行归结为去妄念,去欲望,要随时觉知这两点。这种熟悉未毕竟。修行修什么?修道德。为什么修?由于要明确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怎么才气活得好。怎么修?就是消除自我意识,妄念和贪欲都是由于自我意识。大家都想要幸福,自由,恒久。这就是人类团体意识。但是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又导致举动与目标相背。以是要修道德,消除自我意识,实现人类团体意识,包管人类生运气动恒久有序运行。 【修炼人生】真正的修行,是一个为了明心见性毕竟涅磐了脱存亡,从身口意等方方面面信解行证的漫长过程和运动。是佛道的专用术语,不是什么随任意便的凡间举动,都可以称为修行。慎矣哉!否则,大概会犯大妄语啊! 不要着相,以免我执…… 假如把修行明白成修正本身的举动,哪照旧不要修了,直接学习做个好人就行。学魔成魔,学佛成佛,学人成人。修正本身举动照旧学人。 什么是修行?我以为,修行就是修身养性,寻求康健安全快乐的优美人生。身材康健是康健的生理底子,生理康健是康健的精力支柱,养生保健就是修行。养生保健重在养心,以养心统帅引导养生,求得心态清静善良、身材安闲舒坦,促进身心康健。修行重要靠爱惜修炼人有三宝精气神,这是人生最大的财产和资源。有了康健的身心才会有充沛的精神,有了善良的品德才会有公理的气质,有了勤劳的精力才会有乐成的劳绩。康健靠修炼,做人靠善良,办事靠勤劳。积极做个康健善良勤劳公理诚信而又开心之人,方能克服人生一定碰到的各种苦难和疾病,力图精足气正神旺、康健安全快乐地度过一个生得好,活得长,老得慢,病得晚,死得快的优美人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