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粉丝 发表于 前天 14:33

出伏后的一个多月更要科学养生

<!--enpproperty <articleid>38227389</articleid><date>2025-08-19 10:17:46.0</date><author></author><title>出伏后的一个多月更要科学养生</title><keyword>三伏,出伏,一个多,古代历法,得润</keyword><subtitle></subtitle><introtitle></introtitle><siteid>2</siteid><nodeid>119794</nodeid><nodename>养生要闻</nodename><nodesearchname></nodesearchname>/enpproperty--><!--enpcontent--><!--enpcontent--><p>  本日,终于“出伏”啦!长达30天的三伏终于画上句号,但对武汉等地来说,高温好像仍旧没有计划退场,凉快金秋还要再等等。从“出伏”到秋分(本年秋分为9月23日),天气渐渐干燥,昼夜温差加大,气温乍寒乍热,对身材的养护尤为紧张。“出伏”后应该怎样养生?</p>
<p>  缘何早出伏</p>
<p>  由于本年是“短三伏”</p>
<p>  18日,末伏的末了一天,意味着本年长达30天的“三伏”终于落幕,要出伏了。专家表现,本年的“三伏”是“短三伏”,以是出伏时间比力早。本年出伏时间比客岁、前年和大前年各早了5天、1天和6天。</p>
<p>  三伏天,又称“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的总称。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先容,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偶然是10天,偶然是20天。</p>
<p>  怎样确定某一年的“三伏”是30天照旧40天?“夏至后不久,便是伏天。鄙谚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此中的‘庚’,指的是我国古代历法天干地支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下一步,是确定末伏的时间。鄙谚说‘秋后一庚入末伏’,说的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是末伏的开始。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杨婧说。</p>
<p>  本年的“三伏”很故意思,不但闭幕了2015年至2024年一连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的记录,同时也开启了2025年至2036年一连12年的“三伏”30、40天瓜代出现的序幕。</p>
<p>  “之以是会如许,重要与庚日的循环周期和每年夏至、立秋的对应时间有关。别的,‘三伏’热与不热不是由其连续时间是非而定,而是由光照、温度、湿度、降水等气候因素所决定。”杨婧说。</p>
<p>  人们常以“秋老虎”来形容出伏之后的气候,天气特性是早晚稍显清冷,午后则连续高温。</p>
<p>  “出伏后,气温通常会渐渐降落,但‘秋老虎’征象还会存在一段时间,这是由于暑热消退是一个迟钝的过程,因此,公众照旧要留意防暑降温,做好自身保健工作,劳逸联合、富足就寝、适度锻炼、公道饮食。”杨婧提示说。</p>
<p>  这一个多月</p>
<p>  为什么要格外留意</p>
<p>  从“出伏”(8月19日)到秋分(9月23日),这一个多月是下半年尤为特别的时间,必要我们格外鉴戒。</p>
<p>  一方面,“出伏”是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变革瓜代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也会随之调解,此时免疫力本就相对单薄,加之“夏季无病三分虚”,人体在颠末一整个炎天的斲丧后,正气未复,易被病邪所侵。好比这段时间,许多人会出现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是燥邪侵袭肺部的一种体现。</p>
<p>  另一方面,“出伏”到秋分的这一个多月,是一年中气温颠簸较大、较频仍的时间,大概中午还必要开空调降温,破晓睡觉就必要盖被子保暖了,身材就怕“一冷一热”。</p>
<p>  此中,受影响最显着的是心脑血管,这段时间中风、心梗、脑梗发生率比力高,以是加强养生防病意识很紧张。</p>
<p>  “出伏”后有“三防”</p>
<p>  防“秋老虎咬人”——</p>
<p>  “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期回热的35℃以上的气候,连续半个月至两个月不等,团体上气温较高,比力闷热。</p>
<p>  防“秋燥”伤人——</p>
<p>  “秋燥”是“出伏”后随着气候渐渐干燥,常常出现的皮肤干燥、鼻咽干燥、咳嗽等症状。</p>
<p>  防“秋乏”扰人——</p>
<p>  人的身材颠末炎天的斲丧后,此时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轻易产生疲劳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p>
<p>  “出伏”养生有“六点”</p>
<p>  吃得润一点——</p>
<p>  这个时节,饮食重点在于润,可以多吃润燥的食品,如百合、蜂蜜、梨、银耳、牛奶等;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奇怪蔬果,如西红柿、芹菜、萝卜等。发起只管少吃或不吃燥热、油炸、肥腻的食品,冰镇西瓜、冰激凌等也最好淘汰。</p>
<p>  心情好一点——</p>
<p>  “出伏”之后,天然情况开始冷落、干燥,人的心情也很轻易受其影响,产生烦躁、烦闷等不良感情,要留意心平气和,只管制止感情大起大落。可以锻炼但活动量不宜过大,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可选择平缓轻松、出汗较少的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八段锦等。</p>
<p>  想要改善感情,调治肝功能,可以试试八段锦第七式“攒拳怒目增力气”。</p>
<p>  喝水多一点——</p>
<p>  防备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晚上睡觉前和清晨起床后最好都能喝一杯。别的,还可以多喝点茶,如荷叶茶、玫瑰花茶等。晚上喝蜂蜜水是个不错的方法,不但有助于润肺祛燥,还可以缓解因秋燥引起的肠道不畅等症状。</p>
<p>  睡得早一点——</p>
<p>  我们常说“春困秋乏”,“出伏”后许多人轻易感到疲乏无力,但这是换季时的正常征象,不必过于担心。减缓秋乏,就寝尤其要富足,专家发起,相较夏日可以增长一小时的就寝,大概通过昼寝来增长就寝。别的也要留意早睡早起,少熬夜。</p>
<p>  穿得暖一点——</p>
<p>  “出伏”后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变大,要留意早晚防寒,根据气温变革增减衣物,特殊是老年朋侪。发起不要在浑身大汗后立刻洗沐,假如晚上不是很热,也发起不要开空调睡觉。</p>
<p>  透风勤一点——</p>
<p>  “出伏”后,气温渐渐降落,雨水渐渐增多,氛围中的霉菌碰到相宜条件,会在前言物上繁殖。要留意勤透风,可以选个明朗的日子,把衣物、床单等取出挂在透风干燥的地方多晾一晾,留意保持肯定隔断。</p>
<p>  综合新华社、康健中国报道</p><!--/enpcontent--><!--/enpcontent-->
                  <!--责编-->
                  <div class="m-zbTool liability">
                        <span>[ </span>
                        <span class="liability" id="articleLiability">责编:李然</span>
                        <span> ]</span>
                  </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出伏后的一个多月更要科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