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云阁 发表于 2024-7-7 21:59:13

修行者的道德经-第五十四章(道行篇)

<p style="text-align:center">
    <audio style="outline: none" src="
https://aod.cos.tx.xmcdn.com/group83/M08/6B/9E/wKg5I18YWy6DSp2zACRWycR3iok625.m4a
" controls="controls"></audio>
</p>
<p>
      一、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chu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yú);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p>
<p>
      二、译文:合于道的建树,是不会被拔除的,合于道的修行,是不会脱离于身体的。子孙后代祭祀不会间断。这种合于道的行为应用于自我身体,就是纯朴的真实本原;这种行为应用于家庭,家庭之中就会盈余合于道的行为;这种行为应用于乡里,就会使合于道的行为遍布乡里;这种行为应用于国家,就会使合于道的行为充满国家;这种修为应用于天下,就会使合于道的行为普遍天下。所以以自身观别人身,以自家观别人家,以自己家乡观别人家乡,以自己国家观别人国家,以自己的天下观别人的天下。我怎么能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以这种是否合于道的行为来对比出来的。
</p>
<p>
      三、分段译文及解析:
</p>
<p>
      1、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p>
<p>
      译文:合于道的建树,是不会被拔除的,合于道的修行,是不会脱离于身体的。子孙后代祭祀不会间断。
</p>
<p>
      解析:合于道的行为就象道的本性一样,是博大的,大的乃至于无穷尽。比如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佛的儒释道三教学说,就似象无穷尽的天道一样,不断的流传下去。子孙后代会继承并传播,使天下人受益。
</p>
<p>
      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p>
<p>
      译文:这种合于道的行为应用于自我身体,就是纯朴的真实本原;这种行为应用于家庭,家庭之中就会盈余于道的行为;这种行为应用于乡里,就会使合于道的行为传遍乡里;这种行为应用于国家,就会使合于道的行为充满国家;这种修为应用于天下,就会使合于道的行为遍布天下。
</p>
<p>
      解析:合于道的行为不论应用在自身、家乡、国家还是天下,都会使之受益。社会大众会顺应着天道自然而生活,这样就会回归于人性的纯洁、朴素本质,没有尔虞我诈,没有自私自利。民风淳朴,辛福快乐。
</p>
<p>
      3、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p>
<p>
      译文:所以以自身观别人身,以自家观别人家,以自己家乡观别人家乡,以自己国家观别人国家,以自己的天下观别人的天下。我怎么能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以这种是否合于道的行为来对比出来的。
</p>
<p>
      解析:以自我的情况,观察别人的情况,就知道差别。别人更符合于天道,自我就要学习并改进。自我更符合于天道,别人就是一面镜子,就要更谦虚、谨慎、小心翼翼,不要脱离合于道做事的队伍。
</p>
<p>
      四、运用法门:本章阐述修道者应具有合于道的行为,只有合于道,才会更长久。要时时照照镜子,寻找自我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p>
<p>
    <br>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修行者的道德经-第五十四章(道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