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云阁 发表于 2024-7-7 22:03:13

修行者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道法篇)

<p style="text-align:center">
    <audio style="outline: none" src="
https://aod.cos.tx.xmcdn.com/group85/M07/2B/62/wKg5JV8Sf_DhARElACtJDyu_UHE636.m4a
" controls="controls"></audio>
</p>
<p>
      一、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p>
<p>
      二、译文:作为学习,求知的欲望和知识是越来越多的;作为修道,欲望和贪求是越来越少的。少之又少,以至于没有狭隘的、自私的心态,进而身心与道的空无本性相合,达到无为的状态。道的空无本性可化生承载万物,那么修道者的状态及信息与道相同,也在宇宙万物之中,无所不有无所不在。得到天下是以道的空无本性,承载于天下,顺其自然的规律,无为处之,不干扰社会自然发展,如果以事端干扰社会自然发展,不会得到天下。
</p>
<p>
      三、分段译文及解析:
</p>
<p>
      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p>
<p>
      译文:作为学习,求知的欲望和知识是越来越多的;作为修道,欲望和贪求是越来越少的。少之又少,以至于没有狭隘的、自私的心态,进而身心与道的空无本性相合,达到无为的状态。
</p>
<p>
      解析:不断地学习,知识积累的越多,理解的就越深,兴趣也就越大,所以就越喜欢学习。而对于修道,舍去贪求和欲望是属于修行的心法,是修道的工具。所以修道层次越深,欲望和贪求就越少。最后越来越少,没有狭隘的、自私的心态,心胸越来越宽阔,就能以无限宽广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宇宙大自然与各个空间,并以宽阔的胸怀,以及无穷尽的身体信息与道的能量信息相合,这样无限性的相合,以至于化为非空之空的空无状态,这就是无为状态。
</p>
<p>
      2、无为而无不为
</p>
<p>
      译文:道的空无本性可化生承载万物,那么修道者的状态及信息与道相同,也在宇宙万物之中,无所不有无所不在。
</p>
<p>
      解析:与道无穷尽的相合,就会化为非空之空的空无状态,但是这非空之空的空无状态中却是含有万物的,是不显性质的非空,具有朴的性质。它可以进入万物之中,是运化与组成万物的其小无内的积微物质,所以在这个非空之空的无中,既可以无所不为。
</p>
<p>
      3、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p>
<p>
      译文:得到天下是以道的空无本性,承载于天下,顺其自然的规律,无为处之,不干扰社会自然发展,如果以事端干扰社会的自然发展,不会得到天下。
</p>
<p>
      解析:在处于这个合于道的非空之空的自然状态下,可以运化万物,承载万物,掌握万物。如果想要得到并管理天下,就要将顺天道而行的自然规律运用在社会之中,引导社会回归淳朴自然,使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不顺应天道自然,经常挑起事端,使百姓不得安生,则坐不稳天下,即使得到天下也会很快被推翻。
</p>
<p>
      四、运用法门:本章讲述的是修道者层次越深,贪得的欲望就越少,进而达到非空之空的无为状态,以这样合于天道的状态应用在社会上,社会受益天下安定,百姓会很幸福,进而民心所向,行道者也能成为王者。如果以世间的有为法乃至强为法管理天下,就会挑起事端。破坏了天道自然的社会发展规律,那么天下就不会稳定,永远不会真正得到天下。
</p>
<p>
    <br>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修行者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道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