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网报道 记者 黄诗瑞】随着当代生存节奏日益加速,“养生”“保健”也不再是中老年群体专属,而成为全年事人群推许的新兴生存方式。养生标签在餐饮赛道同样走红,“中医院酸梅汤”夏日爆红,“养生茶”遍布商超货架,现制饮品赛道也盛行起各式康健化标签,打出分身口胃和健体的新招牌。据前瞻财产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式养生水行业发展趋势洞察陈诉》表现,2023年,中国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到达4.5亿元,同比增长凌驾350%。不外,“养生”饮料真养生吗?
“加料”酸奶矫枉过正?
“网红酸奶成新型泻药”,2024年,某现制酸奶品牌相干话题频频出如今交际平台,引发网友热议。据悉,该品牌酸奶宣传中主打“康健”“通畅”等标签,现实结果也相称惊人,很多消耗者购买饮用后在网上发帖反应:“钢铁胃也受不了”“平常肠胃很好,喝完拉肚子拉了好几天”,更有甚者出现肠胃炎症状,前去医院就医。记者看到,该品牌产物先容中,具体写明白酸奶之外全部配料,重要构成为果蔬、自然提取身分和益生菌粉,另有一些商品标有“添加100亿益生菌”“请根据身材和肠胃环境选择所需版本”等字样。现制酸奶“加料”超多益生菌,现实真的对身材有益吗?
“益生菌添加并非越多越好。它的剂量反应雷同爬坡曲线,到了一个值后结果就到达最大,后续结果不会不停增长。”科信食品与康健信息交换中央副主任阮光锋谈到,“固然由于益生菌自己就是有益的菌,现在包罗我国在内的环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域,都没有同一规定饮品益生菌添加限值,因此也不存在过量一说。固然没有明文规定添加限值,但含益生菌商品标签需标明活菌范例(活菌型或灭菌型)及贮存条件。”
别的,阮光锋提示,如饮用后出现肠胃不适,大概是个体差别,出现此种环境可以控制饮用量。
鉴戒茶饮品中埋伏的咖啡因
咖啡的提神功能已是众所周知,而在盛行的现制饮品中,一些看似暖和的含茶饮料也大概让人饮用后“睁眼到天明”。为了制止这种环境,消耗者不得不自觉“避雷”,在购买饮品前还需上网搜刮,以判定喝完一杯茶饮后是否会影响就寝。为了办理这一题目,比年来,一些现制饮品品牌开始在产物先容和标签中明白标注咖啡因、茶多酚的含量,资助消耗者根据个人需求和体质选择得当的饮品。
对此,阮光锋提示,对于咖啡因来说,成人逐日摄入量发起不凌驾 400mg(约4杯现沏茶),孕妇或敏感人群则发起减至 ≤200mg;茶多酚摄入量尚无同一尺度,但一些研究发现,单次摄入茶多酚凌驾 500mg 大概引起胃部刺激。因此,发起消耗者在未确认自身担当水平环境下,不要贸然饮用含大量茶多酚或咖啡因饮品,制止“提神”过分。
鲜榨果蔬汁是康健代名词?
随着养生概念的鼓起和养生人群的扩大,消耗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看起来自然、康健、无添加的产物。为顺应这一趋势,现制饮品中涌现出很多鲜榨果蔬汁品类,敏捷成为广受消耗者喜好的“爆款”。一些商家将减脂概念中常见的羽衣甘蓝、奇亚籽等与果蔬搭配制成饮料,并打出“0糖0添加”的标签。这些质料自然、口胃清新的饮品,不但低落了消耗者点奶茶时的“罪过感”,还赋予了他们对康健的信心,看似皆大欢乐。然而,鲜榨蔬果汁真的能等同于直接食用水果和蔬菜吗?榨汁过程是否会影响食材原有的营养身分?
“鲜榨蔬果汁和完备果蔬不能等同。”阮光锋表现,水果榨汁过程会导致一些以维C和膳食纤维为主的营养流失,而且,果汁的糖分高、轻易喝、易多喝。蔬果汁饮品的摄入相比直接吃更轻易过量,一不警惕血糖就要坐上“云霄飞车”。
阮光锋发起,摄入情势方面,最好照旧吃完备的水果、蔬菜。假如着实吃不敷,再适量饮用100%纯果蔬汁。假如喝果汁,摄入量只能占全部水果摄入量的一半。
编者的话:在全民养生的本日,现制饮品赛道的竞争核心已从已往的“卷”口胃、“卷”新意,转向了“卷”康健。市场的推动促使品牌更加透明化质料、配方和营养身分,这无疑是一件功德。然而,消耗者在为康健买单的过程中,也需留意甄别,制止陷入假养生、真噱头的消耗陷阱。不应盲目服从商家的浮夸宣传,而应做好本身康健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