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刷到这个视频了吗?
有游客在甘肃,偶遇撒贝宁夫妇带着一对龙凤胎,一起打卡敦煌莫高窟。
网友纷纷戏称:继“赛里木湖”之后,撒贝宁又要带火敦煌了。
我却想说:撒贝宁对敦煌的厚爱,远比大家想的深沉。
作为主持人,他曾多次在节目中,赞叹:敦煌,是人类共同的文明基因库。
面对敦煌曾经遭受的损坏,他更是激动感言:
感谢有那么一群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敦煌永不磨灭。
而撒贝宁对敦煌的这份深厚感情,正是源于敦煌背后的“历史之痛!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
藏经洞中封存9个世纪的敦煌遗书——
与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明清档案并称为20世纪中国四大考古发现,
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鼎足而立,被学界尊为“中华文明三大文明圣殿”!
堪称史上至丰富、鲜活的中世纪百科全书。
但这些传承千年的宝贵文书:
中国现存最古老书籍《敦煌金刚经》
世界上最早星图《敦煌星图》
世界上最早的彩绘连环画《地狱十王经变图卷》......
但这些传承千年的宝贵文书,却在持续半世纪的敦煌浩劫中,几乎被掏空——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骗走9000卷经书、500件佛像画卷;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精挑细选带走7000件文物,包含无数孤本,
至今仍是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胶布粘走26方唐代壁画,盗取彩塑,在敦煌的伤口上再添新痕……
而日本探险队则以“学术考察”之名,秘密购得400余件珍品,至今下落成谜......
有人总结,如今敦煌藏经洞文物,英藏最多,法藏最精,俄藏最杂,日藏最秘,
而留在中国的,却多是残卷碎片。
更屈辱的是,50年代当我国学者们悉心编写出敦煌资料时,
竟被日本学者对照原卷挑出了300多处错误!
他们公开叫嚣: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以至于陈寅恪面对敦煌文献痛心疾首: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庆幸的是,在敦煌浩劫发生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一代代敦煌人踏上漫漫求索之路:
他们远渡重洋,在大英图书馆的库房里逐字校勘;
他们节衣缩食,只为买下一张海外藏卷的微缩胶片;
他们皓首穷经,用毕生心血拼凑文明的碎片......
百年追寻,终见曙光。在敦煌浩劫发生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
这部《敦煌遗书》终于将散落海外的珍宝“重聚一堂”。
在无数人心中,它不止是一本书,
更是中国学者用百年坚守赢回的文化尊严。
翻开它,你触摸到的不仅是千年前的墨香,更是一个民族永不屈服的文化脊梁。
无数历史学者、收藏家、敦煌爱好者,激动流泪!
虽然散落在外的敦煌珍宝暂时还不能回到祖国怀抱,但至少我们终于能
在字里行间与先祖对话,让流失的文明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所以今天,小编以满腔的热爱和真诚,给所有人推荐这套,
国学泰斗饶宗颐、美学大师季羡林,一生爱不释手的精装典藏版——
《敦煌遗书》
距今1700年的稀世珍宝大公开
字字句句都是跨越时光的诉说和告白
囊括15大主题,20种文物类别,150幅存世真品
无数被流散国外的:壁画、拓本、册本、书法、文献……罕见集齐一书。
满满640页,重达12斤,随手翻翻都是国外博物馆镇馆之宝——
《敦煌捺印图》,世界上最早的木刻版印作品
柳公权书《全刚般若波罗蜜经》,现存最早的传世拓本
唐太宗书《温泉铭》,我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行书刻碑
《俗务要名林》,中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儿童启蒙识字读物
……
无论是对文学、艺术、书法、历史爱好者来说,都是此生难遇的智识盛宴!
读过才知道,古人哪怕一笔书法走向,背后都是一个时代的审美,一个王朝的风度。
每一页书法、壁画、拓本、文书……都经过专家大师17轮修复、校准。
还有足足7张,总长度超过10米的加长大拉页。
画卷展开磅礴飞扬,比你亲身去到国外博物馆,隔着厚厚玻璃看到的,还要高清!
相信我,手机真的拍不出它万分之一的震撼。
敦煌飞天、大漠孤烟、酒肆茶饮、勾栏百戏……东方文明宝藏尽在其中。
许多第一次翻开它的人都直言:恨不得再多长一双眼睛!
唯一美中不足,就是价格属实不便宜。
好在,咱们跟出版社关系够铁,这次直接找社长申请到逆天大折扣
定价要1298元,现在前100名下单,到手仅399元!
一次帮你省900还不够,还赠送价值288元的豪华大礼。
赠礼1 全套《一念敦煌》敦煌壁画线稿描摹本
3册书,包含人物篇、纹样篇、装饰篇+3支描金笔+12支替换笔芯。
可描摹、可上色。执笔间,仿佛化身能工巧匠,让凋敝、暗淡的壁画,重获新生。
赠礼2 敦煌“飞天莲花抱枕”1个
飞天“枕梦”,莲花“坐忘”,家居或办公小憩时,自有莲台托腰、美梦入怀的禅意。
赠礼3 针织手袋1枚
文艺百搭,松弛感拉满,无论是看电影、喝咖啡,散步带上都优雅惬意。
国学泰斗饶宗颐说,敦煌遗书是“生死之外”的史诗,抄经人以墨迹凝住了时间的呼吸。
1700年前的敦煌,驼铃摇碎风沙,经卷未散,墨香犹温。
阅读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从未远去的盛世。
赠品限量100套特价,售完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