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融合当代医疗技能
看中医,为何也要照B超、做CT(民生一线)
焦点阅读
开具查验单、B超或CT查抄单……在中医治疗中,医师会利用当代医疗技能和医学查抄本领,是为了更为过细正确的诊疗,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当代科学技能不能替换中医的团体辨证。在临床中,要把查抄数据作为参考,以患者团体状态为中央,终极照旧落到辨证施治上。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中医医生看诊通常是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有些患者发现,现在到中医院就诊,医师偶然会开具查验单、B超或CT等查抄单,融合了当代医疗技能。中医治疗为什么要利用当代技能和医学查抄本领?它们怎样与中医传统诊疗方法相联合,到达更好的治疗结果?对此,记者举行了采访。
医学查抄本领是中医“望诊”的延伸
克日,42岁的张密斯因反复咳嗽近2个月,伴体重骤减10斤,到重庆市中医院就诊。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中西医联合主任医师任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开端判定为“阴虚燥咳”。出乎张密斯料想的是,大夫并未直接开药,而是发起她举行肺部CT查抄。效果发现左上肺有个混淆性结节,终极转至胸外科确诊为早期肺癌,实时手术制止了病情恶化。
中医为何也必要借助CT查抄?任毅表明,CT、B超等查抄是当代科学技能的结果,并不是西医的专属,中医也可以利用。中医传统诊疗技能能辨阴阳、察表里、分寒热、别虚实,但对于深部器质性病变,如有科技本领赋能,有利于实现更为过细且正确的诊疗。
随着当代科学技能的进步,一些医学查抄本领已经成为中医诊疗的有力帮忙。国医大家邓铁涛曾提出,将体格查抄、实行理化查抄等作为“查诊”,将传统中医四诊发展为当代中医“望、闻、问、切、查”五诊,借助当代技能增补四诊主观范围,推动中医诊断可视化。
“也可以说,医学查抄本领是中医‘望诊’的延伸。”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闫英表现,从传统的望神、望色、望舌、望外貌的“形”,到望人体内部的器质性改变,可以资助中医诊断,也有利于中医给出更符合的治疗方案。
以老年人高发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例,通过彩超、CTA(CT血管造影)等,就可以明白肢体动脉血管的斑块数目、血栓位置、管腔的局促水平等,对于判定疾病轻重、预后有极大资助。“通过CTA的探查,大夫可以明白动脉管腔存在一处照旧多处斑块,以及局促的水平,联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满身环境,从而判定是得当置入支架大概举行球囊扩张等参与治疗,或是单纯接纳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可以渐渐改善团体功能,使患者的症状减轻,举措本领渐渐规复。”闫英说。
天下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传授张小萍先容,有一名自述“胃脘胀痛”的患者,医师先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开端辨证为“胃阴不敷兼瘀滞”,思量患者存在胃溃疡,随后借助胃镜查抄明白诊断,又联合CT清除了胃部占位性病变,在治疗方面接纳滋阴养胃底子上加用敛疮生肌、活血护膜之药,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显着缓解。
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实现“1+1>2”的疗效
现实上,中医与当代科学技能的协同远不止于照B超、做CT。以中医药经典理论为基石,融入当代化理念和本领,越来越多中医传统诊疗方式和当代科学技能联合,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可视化针刀是一个典范案例。“针刀源于中医针灸,而彩超及时动态、无辐射、代价低廉等上风促进了针刀技能的创新发展,让这一技能惠及广大患者。”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刀整脊科主任中医师、传授刘福水先容,当前,可视化针刀不但进步了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从前针刀治疗风险性较高的疾病,如今也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精准治疗。
“大夫,我的左肩和手臂又痛又麻。”不久前,患者张老师来到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大夫颠末综合判定,确诊张老师患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于是保举张老师来到针刀整脊科举行进一步的治疗。
“这种疾病是由于颈神经根受压,导致一侧或双侧肩和手臂麻痹疼痛,可以通过针刀治疗松解局部软构造粘连、缓解肌肉痉挛和神经克制。”刘福水说。
刘福水坐在彩超机旁,左手拿探头,右手拿着针刀,治疗全过程都可以在超声下及时动态监测,通过调解针刀方向,安全精准地对病灶举行处置惩罚,仅用数分钟就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常必要处置惩罚颈椎横突部的粘连构造,但是周边涉及椎动脉、颈动脉等大动脉,位置非常伤害,有了可视化针刀后,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大大进步。”刘福水说,可视化针刀还能让讲授者在更加直观的条件下举行解说,使临床讲授更加尺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大大收缩学习时间。
“当前,当代科学技能、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与汗青上的社会环境截然差别,疾病谱也发生了不小的变革。”闫英以为,中医也必要对疾病有更加全面的熟悉,将当代科学技能和中医技能相联合,与中医临床头脑相互印证,可以实现“1+1>2”的疗效。
在临床中,要把查抄数据作为参考,终极照旧落到辨证施治上
专家夸大,当代科学技能的利用与传统中医药发展并不抵牾,而是相辅相成。
不止于影像学装备,从临床到研究,当代科学技能与中医的融合非常广泛。比方,智能脉诊仪通过压力传感器和算法模子,将脉象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谱;舌诊体系可以主动分析舌质颜色、舌苔厚薄、裂纹分布等特性;越来越多中医互联网医院在5G网络支持下,实现四诊信息长途收罗;借助当代生物学、信息科学等跨学科知识,能深入研究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
张小萍以为,与时俱进、兼容并蓄是中医药学的名贵品格。当代科技延伸了中医的感知维度,让中医看得更清、辨得更准。“但要夸大的是,当代科学技能不能替换中医的团体辨证。在临床中,要把查抄数据作为参考,以患者的团体状态为中央,终极照旧落到辨证施治上。如许既守住了传统中医的根,又借助科技让疗效更有保障。”张小萍说。
任毅表现,使用当代科学技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紧张内容,也是“以患者为中央”诊疗模式的详细表现,有利于更好地满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康健服务需求。
比年来,我国连续出台《中共中心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振兴发展庞大工程实行方案》等紧张政策文件,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当代化工程作出了详细摆设,夸大提拔中医药传承创新本领。
“要对峙守正创新,使用好当代科学技能,为中医药奇迹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连续探索、研究和应用新的治疗方法,包罗通过当代科学技能研究药物靶向作用,深入探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等,是我们不停积极的方向。”闫英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5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