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呦呦——传统文化中的鹿

[复制链接]
查看481 | 回复0 | 2025-9-25 21: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文绎史】

  作者:张健、薛舒阳(分别系鲁迅美术学院副传授、讲师)

HIXdMJQghQFJIQJj.jpg

寿鹿图 宋 佚名 作者供图

  在传统文化中,鹿是一种有神力的动物。神话传说中的鹿每每是神仙的坐骑。老子出函谷关时骑的是青牛,但在《列仙传》里,“老子乘白鹿入母胎”。李白一生寻仙问道,《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之名句。

  南极仙翁的白鹿,不但被绘制在寿画里,在文学中也大放异彩。《西游记》中的白鹿精就是寿星南极仙翁的坐骑,偷得寿星的蟠龙拐杖后下凡为妖。在《白蛇传》里,白娘子独闯昆仑山,欲偷取死去活来的灵芝仙草,遭遇鹤、鹿二仙童拦阻。清代神魔小说《女仙外史》中的鹿童,化为道人,下凡后为祸人间。本年屡破票房记录的动画影戏《哪吒2》,此中的“反派”之一鹿童,是无量仙翁(原型为南极仙翁)的大门生,担当捕妖队头领,戏份颇重。

  实在,早在史前文明中,人们就很崇敬鹿。在蒙古高原,有多处镌刻奔鹿图案的史前石柱、石块,统称“鹿石”。内蒙古阴山岩画上刻画的大角鹿,尤为引人注目,树枝状的鹿角占据了岩画的大部门面积。

  鹿轻盈灵动,体态优雅,因其喜群居且性格暖和,被引申为宾朋的象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高朋,鼓瑟吹笙。”这首《小雅·鹿鸣》,在《诗经》中占据紧张职位。古人将招待高朋的宴席称为“鹿鸣宴”,寓意宾主尽欢、调和共处。据朱熹《诗集传》,《鹿鸣》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厥后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东汉末年,曹操将这四句诗引用在《短歌行》中,表达爱才如命的心情。到了唐代,“鹿鸣宴”成为新科举子庆贺的宴会,于发榜越日举行,人们在宴会上奏唱《鹿鸣》。

  鹿的漂亮和优雅在“鹿”的字形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甲骨文中的“鹿”字,宛如一头长着枝杈形双角的雄鹿。在汉字中,以“鹿”为部首或偏旁的字,其意义每每与鹿的本义精密相干。如丽(麗)字,就与鹿的漂亮密不可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鹿都是古人最紧张的狩猎对象之一。厥后“逐鹿”被引申为争取权利的象征。

  在距今7000年至4000年的长江中游地域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浩繁鹿的遗骸。到了商代,鹿更是王公贵族紧张的田猎对象,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获鹿的记载。在山东博物馆的殷商甲骨文展中,有一件“擒鹿”卜骨,卜辞记有“狩,获。擒鹿五十又六”,它记载了商王在一次田猎运动中的光辉战绩:擒获了五十六头鹿。

  秦末,谋士蒯通说出千古名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鹿死谁手”“逐鹿中原”,便成了夺取权利的代名词。宋代墨客张炎在《八声甘州》词中写道“又何心逐鹿,蕉(通“樵”)梦正钱塘”。此中“逐鹿”就用了《史记》典故,而“蕉梦”出自《列子·周穆王》中的《蕉鹿梦》,郑国人在田野打死一头鹿,怕被人瞥见,用柴草将鹿隐匿起来,梦醒后却找不到鹿,比喻人间得失犹如一场梦。

  周武王伐纣,和商纣王在牧野(河南新乡)大战。纣兵败北,商纣王回到沬邑(即朝歌,河南淇县)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神魔小说《封神榜》中纣王无道,建酒池肉林、鹿台。实在“鹿台”为“廪台”之讹,因字体形似,现实上是储存物品的堆栈。《史记》纪录:“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鹿台实则是商都宫苑修建,是纣王积财处,周武王克商后曾“散鹿台之钱”。现在,“鹿台朝云”已成为淇县“淇园”八景之一。

  不足为奇,北欧好汉史诗《贝奥武甫》里,丹麦国王制作了“鹿厅”供骑士们宴饮,以雄鹿象征国王的权利。

  鹿照旧祥瑞的象征。早在仰韶文化时期,鹿纹便与鸟纹、鱼纹和蛙纹合称为四大图腾之象。《春秋运斗枢》纪录,“瑶光散为鹿”,瑶光为祥瑞之光,鹿是由瑶光凝结而成,象征着祥瑞。传说,龙和麒麟这两种神圣的动物,其形象也都源于鹿,龙角的造型就跟鹿角相像。

  在传统寿画中,鹿常与寿星相伴,鹿口衔灵芝的图案,常被用来表达长命的祝愿。别的,“鹿”与“禄”谐音,代表福禄和官运,常与仙鹤、蝙蝠、松柏等元素一同构成图案,寓意着祥瑞与富贵。当一百头鹿汇聚在一起时,被赞誉为“百禄”,寓意着无尽的财产与福禄。而鹿与蝙蝠的联合,则象征着“福禄双全”。“鹿”与“路”谐音,有四通八达、一帆风顺之意。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鹿王本生图》,是北魏时期的横卷式壁画,也是同类题材中生存最完备的连环画,报告一只漂亮的九色鹿王,救了一个不慎落入水中快被淹死的人,然而却被此人出卖的故事。1981年上海美术影戏制片厂推出的经典动画片《九色鹿》,就是以此壁画为原型。

  鹿照旧爱情的象征,在古人的婚礼中承载着特别的寓意。《仪礼·士昏礼》中纪录士子纳征之礼规定:“纳征,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俪皮,就是两张鹿皮。在婚礼的纳征环节,鹿皮被视为紧张的贽礼,寄寓着子孙繁茂、人丁旺盛的优美愿望。

  别的,成语“鸿案鹿车”,生动地刻画了夫妻间恩爱两不疑、同甘共苦的深厚情绪。现在,“小鹿乱闯”更是年轻人表达心动、爱情的经典用语。

  鹿巾是古代隐士的服饰,由“鹿皮巾”简化而来,特指古代用鹿皮制成的头巾,又称“鹿帻”。古代隐士以戴梅花鹿皮帽为其身份象征。唐代墨客韦庄在《雨霁池上作呈侯学士》中以“鹿巾藜杖葛衣轻”一句,勾勒出隐士身着鹿巾、手持藜杖的淡泊形象。

  鹿元素还被广泛运用在瓷器、织绣、木雕、年画、修建的装饰图案中。秦代时,画像砖上就已出现“鹿车升仙”图案。宋代定窑瓷器上的鹿纹,以精致的工艺模拟写生鹿画。金代的印花卧鹿百褶盘,以一头卧鹿为主画面,周边围绕牡丹、莲荷、菊花、葵花、芍药等图案。

  在今世计划中,也有不少运用鹿元素的案例。如深圳鹿鸣文化主题公园的标记计划,将传统鹿形剪影举行多少化与简约化处置惩罚,线条简便明快而富有动感,既保存了古典韵味,又注入当代视觉语言的简练之美。一些今世家居计划,将鹿角的风雅分形特性抽象为灯具造型,既彰显了典雅格调,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在。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画游千里山河”数字沉醉展览,通过前沿投影及互动技能的奇妙运用,使古画中的鹿宛在目前。观众仿佛置身山川之间,密切清闲的鹿群,实现了超过时空的文化周游。

  《光嫡报》(2025年09月12日 16版)

[ 责编:任子薇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

主题

6

回帖

10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