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题材舞剧人物造型应“形简神足”

[复制链接]
查看212 | 回复0 | 2025-9-25 21: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舞台艺术众家议】

  作者:曾卫(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副传授)

  舞剧造型计划是毗连肢体语言与情绪、叙事的视觉桥梁,不但能体现人物性格,还可以融入剧情发展与情绪表达之中,是一种无声的叙事语言。

  近些年,传统文化题材成为舞剧创作热门,这类作品每每借用人们熟知的汗青人物、艺术形象举行再创作。此中,人物造型发挥着让观众快速相识脚色的紧张作用。对传统文化题材舞剧来说,人物造型不是对已往的复刻或简朴的情势模拟,而是对传统视觉语言的今世重塑,须在保持以形写神、形简神足的传统美学底子上,创作出符合当下社会精力需求和审美的人物形象。

  对于舞剧服装计划者来说,以人物造型将观众带入故事语境,主要做的就是从特定汗青时期、民族和地区文化中提炼具有标记性的符号元素,并将其转化为贯穿全剧的视觉母题。无论是汉代的曲裾深衣、唐代的宝相斑纹样,照旧戏曲的云肩水袖、敦煌壁画中的披帛等传统服饰元素,因其独特的形态和动态体现力,常成为舞剧视觉转译的焦点符号。舞剧的人物造型正是通过对这些生存内容的艺术加工,并保存这些符号的光显特性,使观众在捕获、辨识到它的局部和情势元素底子上,叫醒团体的影象辨认,进入叙事语境。

  精准的符号提取,可以或许使人物造型成为舞者身材的延伸和情绪的外化。计划者须做大量的考据工作,明白这些符号背后的文化寓意和社会功能,通过元素的重构和转译,在新的视觉体系中形成新的意指功能,而非随意拼贴。如袖舞是古典舞练习的根本功,通过挥袖、甩袖、撩袖等动作体现人物的性格。郑州歌舞剧院创作的舞剧《水月洛神》精准提炼水袖这一服装元素并举行重构,在舞蹈编排中适当运用“袖舞”表达人物心田。此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甄宓在《若离》中的水袖舞段,大幅度抛扬、甩拧水袖的舞蹈动作,使水袖在滞空时形成了差别样态的造型,既在审美上出现出了“长袖善舞”流通的视觉美感,又通过水袖的舞动将演员的动作幅度和力度放大,资助外化了甄宓与曹植两情相悦,她却不得不嫁与曹丕时心田的痛楚挣扎。又如,敦煌舞蹈美学特性的焦点理念是“圆”与“曲”,舞姿造型具有“曲中有圆、圆中有曲”的特点。在芭蕾舞剧《敦煌》之《敦煌飞天》舞蹈中,计划师鉴戒敦煌服饰的石绿和土赤色彩,通过垂搭、缠绕等情势使条带状服饰形成披帛的俊逸感,令舞者身姿更显修长优美,转达出端庄典雅、聪明深沉的美感。随着舞者的活动,飞天披帛的活动轨迹,在空间中勾画出敦煌壁画的灵动线条,也构建起毗连古今的意象桥梁。

  舞剧造型计划是毗连肢体语言与情绪、叙事的视觉桥梁,不但可以或许体现人物性格,还可以融入剧情发展与情绪表达之中,是一种无声的叙事语言。如在舞剧《十面匿伏》中,创作者以黑、白两种颜色的服饰造型,来显现韩信的双重性格:在“忍”一幕中,“韩信”身着白色服装,与玄色的群舞形成对比,舞者肢体呈紧缩状态,体现哑忍;在“裂”一幕中,人物心田的抵牾被外化为服饰颜色的猛烈对比,扮演黑、白韩信的两位演员身材扭曲在一起,通过大幅度撕扯的舞蹈动作体现出人物的心田挣扎。

  色彩除了给人以直观的遐想和感受,还可以隐喻内涵表达,使观众通过演员服装色彩的变化直观看到脚色的心田感受和情节变革。这一作用在舞剧《大梦敦煌》中表现得尤为充实。计划者运用“五色飞天”形象,通过群舞服饰的颜色变革外化主人公“莫高”在差别阶段的心田情绪。如上身穿玄色紧身氨纶衣,头戴玄色水滴形背光头饰,下着玄色薄纱长裙的“黑飞天”出如今莫高行走于戈壁中缺水濒死之际,象征人物的绝望与恐惊;“金飞天”头梳高髻,戴水滴形金箔头光,象征莫高投入壁画创作中的满腔蜜意,也代表了千年不朽的敦煌壁画,万年不涸的月牙泉仍熠熠生辉。飞天服装由黑、绿、蓝、红再到金的色彩变革,隐喻了主人公心田天下的变革,是紧张的叙事本领。

  舞蹈表达重要依赖抽象肢体动作,因此,舞剧人物造型须与舞蹈的形体表达风格同等,充实思量舞者活动需求。中国传统美学讲求以形写神、形简神足,以简练的形态语言,表达充盈的精力天下。在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舞剧中,为表现这种意境美,舞蹈动作注意在“回”与“流”的情势中显现情、韵、神,以极简情势表达深远意境。基于如许的形体演出特点,舞剧服装也须摒弃繁复噜苏的细节堆砌,以极简的线条和廓形捕获人物神韵。以舞剧《只此青绿》为例,其色彩体系源自北宋王希孟的《千里山河图》,石青、石绿的矿物颜料被转化为服装的色彩,造型灵感源于宋代美学极简、修长的风骨,接纳了一种层叠的、山体般的廓形,而非对详细某件衣服的复制。舞者裙摆如山峰叠嶂,头上高耸的发髻表现了意象的山石,双袖下垂既像山水纹理,又似山间飞瀑。服装联合舞蹈动作以差别的造型和体态变革模仿山峦层叠之势,以形写神转达出青绿山川的隽永奇丽。“青绿”举手投足间,一步一染,皆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诗情画意。

  别的,通过服装的装饰留白与色彩留白的方式以“无”释“有”,也是舞剧服饰“形简神足”的表达方式之一。这种“留白”是一种积极的创造,联合舞蹈演员的动作,通过空缺和停顿引发观者的无穷想象,从而形成一种空纳万象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体现力。如舞剧《杜甫》中《丽人行》舞段的服装摒弃了通例布料,自出机杼地大面积运用无纺布,既包管了纸张般的质感,还能在灯光下出现出温润的颜色,形成以“无”释“有”的视觉结果。头饰计划用牡丹搭配高髻和酒晕妆,在大面积的留白中,将唐代丽人的婀娜多姿、雍容娇艳显现得极尽描摹。

  在传统文化题材舞剧中,服装计划假如只是复刻传统服饰,就轻易陷入博物馆式的陈列,失去舞台艺术的活力和今世代价;假如盲目求新,则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文化的深度和独特性。乐成的舞剧服饰是在深刻明白和恭敬文化本源的底子上举行创新,它终极实现的,是让传统的服饰文化在当下舞台上“舞”起来,并与本日的观众产生深刻情绪共鸣。

  《光嫡报》(2025年09月24日 16版)

[ 责编:丁玉冰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

主题

11

回帖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