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的道德经] 修行者的道德经-第十八章(道性篇)

[复制链接]
查看286 | 回复0 | 2024-7-7 22: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二、译文:


  人们不按照自然规律做事情,那么就会产生诸多结果,做法近于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心态是宽阔无私的,所以有慈爱之心,这样就产生了仁义;在人们不遵循自然规律的状况下,乱象频出,人们需要用智慧来对待社会,这也正是说明社会上有许多虚假现象,存在着欺诈、狡猾的种种事态和心理;众亲戚不和睦,没有了尊卑长幼的自然规矩,如果有人还是遵守这个规矩,就体现出孝顺和慈爱;国家大乱、动荡,才会体现出忠臣。能忧国忧民者,自然就表现出了忠臣本色。


  三、分段译文及解析:


  1、大道废,有仁义。


  译文:人们不按照自然规律做事情,那么就会产生诸多结果,做法近于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心态是宽阔无私的,所以有慈爱之心,这样就产生了仁义。


  解析:当人们脱离了原始的淳朴自然,就产生了好恶之分,近于道的,心宽仁慈,乐善好施,讲道义,相比于远离自然规律的人,就体现出了仁义。而远离自然规律的人,也必然会得到规律的惩罚。这样的人往往目光短浅,心态狭窄,利欲心重,贪得无厌。


  2、智慧出,有大伪。


  译文:在人们不遵循自然规律的状况下,乱象频出,人们需要用智慧来对待社会,这也正说明社会上有许多虚假现象,存在着欺诈、狡猾的种种事态和心理。


  解析:真正的智慧是无智,当达到不用智慧而治理天下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但是当打破了这种无为而治的原始、朴素的状态,就说明社会乱了。人们尔虞我诈,贪婪自私,假货、骗术泛滥成灾。这样就会使很多人警惕小心,时常显现着自己的聪明,避免掉入陷阱。


  3、六亲不和,有孝慈。


  译文:众亲戚不和睦,没有了尊卑长幼的家族规矩。如果有人还是遵守这个规矩,就体现出了孝顺和慈爱。


  解析:孝顺老人、爱护孩子,本来就是天性,是理所应当的,是不必特意谈论孝和慈的。但是当众亲不合的时候,人们相互推诿,互相算计利益得失,晚辈不孝顺老人,长辈对待晚辈也不慈爱。这样就使不以利益得失为条件而尊老爱幼的人,产生出了相对的孝慈。


  4、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国家大乱、动荡,才会体现出忠臣。能忧国忧民者,自然就表现出了忠臣本色。


  解析:好坏是相对的,福祸是相依的。国家产生动乱,忠臣良将自然就会挺身而出。


  四、运用法门:本章论述事物的好坏、正反两个方面,让修道者明白好坏相依、正反共存的双面性,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把握事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