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17日举行发布会,先容时令节气与康健有关环境。雨水节气气候渐渐回暖,降水开始增多,氛围中的湿气也渐渐加重,轻易出现食欲降落、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症状,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在发布会上表现,这时间康健保健的重点是健脾祛湿,尤其是在南边。
中医以为,多甘少酸健脾阳,是雨水节气饮食的一个紧张原则,应少吃山楂、乌梅等酸性的食品,多吃大枣、山药等具有甘甜味的食品。要留意少吃生冷、油腻、高糖等加重湿气的食品。
汪红兵保举了几款药食同源的食材:薏米,可以跟赤小豆一起煮水饮用,也可以做薏米红豆粥、薏米冬瓜汤等;山药,可以做山药排骨汤、山药小米粥、白扁豆山药粥。别的雨水季候也可以得当吃一些辛温的食品,好比韭菜、香椿、葱等,有利于加强消化功能。
汪红兵表现,湿邪分为差别的证型,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好比形体偏胖、大便黏滞、小便偏黄的,这种人属于湿热体质,这时间必要清热祛湿。而对于畏寒怕冷、腹胀腹泻、疲乏浮肿的这些寒湿体质的人,必要温中散寒祛湿。
他提示,并不是全部人都要祛湿。好比手足心发热、口干舌燥、舌质红没有舌苔的这类阴虚体质的人,利用温燥祛湿的药物或食品,会进一步伤阴导致虚火更旺,出现烦躁、失眠等症状。别的一些血虚体质的人,要慎用祛湿,好比女性月经量少,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盲目祛湿大概会耗伤气血,使血虚加重。老年人和小孩也不能盲目祛湿,起首照旧以健脾为主。
针对雨水节气轻易出现的食欲降落、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症状,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李景南说,春季是消化道体系疾病的高发季候,尤其像恶心、吐逆、腹泻这些症状相对比力常见。别的,春季也是胃肠型感冒的易发季候,以是在一样平常生存中要留意交织感染,假如家中有人出现了低热、腹泻的症状,肯定要制止共用餐具,留意消毒,以淘汰细菌流传的概率。
从西医的角度,“许多消化道疾病都是病从口入。”李景南说,手卫生非常紧张,餐前便后用肥皂和活动水洗手可以防备有害菌通过不洁的食品进入胃肠道。春季气温变暖,细菌轻易繁殖,以是食品应充实煮熟,如要生食蔬菜,发起彻底洗濯干净。
李景南说,如出现恶心、吐逆、腹泻等,症状比力轻时,可以先平淡饮食,多增补水分,留意苏息。恶心、吐逆可以用多潘力酮,出现腹泻可以用小檗碱大概是益生菌对症治疗。假如治疗2天至3天后症状不缓解,或连续加重,尤其是出现发热大概腹痛,发起实时去医院就诊。(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