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潮水的交响:民族音乐在融合中焕新

[复制链接]
查看367 | 回复0 | 2025-3-21 18: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传统与潮水的交响:民族音乐在融合中焕新

  作者 崔白露 孔令佑

  “影戏《哪吒2》中有一段莲花盛开时的配乐,正是用了贵州侗族大歌,这千年的非遗之声,为影戏注入了魂魄。”天下政协委员、“95后”哈尼族姑娘杨钰尼7日在天下政协十四届三次集会第二场“委员通道”团体采访运动中说。

  迩来,《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国产影视、游戏“出圈”,此中融合了蒙古族呼麦、陕北说书等元素的配乐让人赞不绝口。本年的天下两会上,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创新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议题。

  融合创新:民族音乐的“破圈”暗码

  “影戏让更多人熟悉了蒙古族呼麦这一古老的艺术情势,并对内蒙古良好传统文化产生爱好。”天下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乌兰牧骑副队长何买拉苏担当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现,比年来,国家的政策支持与艺人的传承创新,使民族音乐以极新情势出现,为古老艺术赋予了期间面目。

  2009年,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被团结国教科文构造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余年间,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小众”艺术走向社会大众。现在,在影戏、游戏、音乐会、短视频中,都有这些民族音乐元素的“身影”。

  “在文化交换日益频仍的当下,融合与创新是趋势。”天下政协委员、中心民族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刘媛媛表现,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创新有其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汗青自己就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很多民族符号自身也有共融的特性,比方一些苗族歌曲就糅合了侗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

  “无论是音乐和影戏的跨界,照旧传统与盛行的混搭,只要恰到利益、符合社会发展必要,就是好音乐。”刘媛媛说。

VoMmNFJ7T5N25Rm0.jpg
2020年8月19日,奈热乐队音乐会《吟唱者》在呼和浩特市乌力格尔艺术宫上演,光显的蒙古族风格歌曲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传统与新潮:探求均衡点

  融合创新过程中,怎样处置惩罚好民族音乐“原真性”与“潮水化”的关系,也是代表委员们思索的题目。

  “一些民族音乐创作者过于寻求传统,缺乏对当代音乐元素的吸取与融合,导致作品难以满意今世观众审美需求,另有一些创作者过分寻求新奇怪异,使作品失去了民族音乐的魂魄。”何买拉苏说,可在各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底子上,创建传承创新体系,打造符合地方传统自己规律,又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佳构。

  这次天下两会,他联合实践调研,提交了一份关于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的发起,提出以“双向融合”破题,促进民族音乐与中华良好传统文化创新融合,同时促进国际音乐交换。

  “传统文化不能仅靠静态生存,更要在期间海潮中发达生长。”杨钰尼表现。

GN3l78d8wmbiN4t3.jpg
2024年3月11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二月二”侗族大歌节运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侗乡风情。图为民风巡游现场。 吴练勋 摄

  科技赋能:让民族音乐走向天下

  “短视频平台和AR、VR技能,为我们提供了新契机,可以或许让年轻人更直观、更生动地感知哈尼文化魅力。”杨钰尼表现,跨文化交换仍需降服语言和文化差别,探索更国际化和当代化的表达方式。

  “大家有手机的互联网期间,数字化是民族音乐‘出海’的紧张途径。”刘媛媛说,中国的民族音乐独具魅力,许多音乐人才也在环球交换音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能具有不可替换的作用,应善加使用。

  何买拉苏也发起,使用当代科技本领推广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增强差别国家和地域之间文化交换与互助,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共同推动民族音乐创新,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完)

【编辑:田博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

主题

9

回帖

12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