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什么是儒家吗?# 儒是古代祭祀的一个类别,就是专门搞各种仪式的。跟儒一起的是道,是负责沟通和解读神意的。后来分家了,儒进入世俗红尘历练,道还在通神的路上狂奔。 儒经过好多次改良,非常出名的有三次,即周公版,孔子版,叔孙通版。后来的宋儒,明儒,都进行了改良,比如朱熹,王阳明,等等。 周公制定了礼。五经里面就有一部礼经,说的就是周礼,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所谓非礼勿行,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听。最早的礼是约束上流社会的,所谓礼不下庶人。贵族阶层分为周王,诸侯,大夫,士几个级别,士以下就是平民,就是庶民,再以下就是奴隶,野人啥的。 再后来,很多贵族失去了爵位,流落到社会底层,就把这些礼也带到了下流社会,所谓礼失诸朝而求诸野。到了宋明时期,礼就完全融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即使山野乡民,也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礼。而且吧,越是穷的地方,越是穷的人,却死守一些礼,令人不胜唏嘘。 孔子正了名。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悠悠万事,必先正名。名又是从礼来的。大家看资治通鉴,第一篇就是说这个事。司马光是大儒,资治通鉴就是按照儒家的“礼分名”三要素来写的。所谓,有礼才有名,有名才有分。 叔孙通是把儒家的礼和法家的法给融合了,后来的董仲舒啥的,延续的都是叔孙通的礼,所以正统儒家都说,叔孙通是儒家的贼子,也就是内鬼。 儒家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举个例子,谈恋爱。你看上一个姑娘,不能立马上去搭讪,这叫耍流氓,你要“发乎情而止乎礼”。你得找个媒人,比如姑娘的同学啦,朋友啦,熟人啦之类,给你牵线搭桥,介绍你们认识。认识了以后,也不能动手动脚,你得有一套程序,订婚,结婚,送入洞房。等等。如果违反了这套礼,很可能就会出问题。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一切按照礼数来,有的事情就做不成。大家看《诗经》,里面有很多大龄剩男剩女,就是因为找不到“良媒”,结果一个个都剩在家里,呼天喊地。到了后来,礼教便成为套在人们头上的枷锁,所以有了近现代的反礼教。用鲁迅的话说,就是礼教吃人。祥林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494184739033678372"></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