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史”文化的文化哲学,与太极之思相契,最为紧张的,表现于“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命题。《庄子·天下》概括《周易》哲学说“易以道阴阳”,此之谓也。
中华古哲论“阴阳”最详,历代不衰。阴、阳这一对偶范畴,不停是中国哲学深切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阴、阳初义,源自与休咎相系的堪舆(风水)意识。
今本《周易》本经有“阴”字,仅一见,即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指背阳之处。夬卦卦辞有“扬于王庭”之语,扬(揚),“飞举也,从手,昜声”(《说文》)。扬、阳字根同一,繁体皆从昜,扬为昜的派生字。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扬于王庭”一语,写作“阳于王庭”,合乎此字初义。
马王堆帛书《周易》局部
《易传》述及“阴阳”处尤多:“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阴疑(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乾,阳物也;坤,阴物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阴阳不测之谓神”,“一阴一阳之谓道”,等等。
尤其值得留意的,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命题。
其一,“阴阳”本义,与初民的休咎意知趣接洽,源自原始“信文化”,即神话和图腾、巫术。在人类最初文化形态即原始“信文化”诞生之前,天下包罗人自身等统统,在人类心灵中,是混沌一片的。一旦人智发蒙,渐渐产生神灵意识与原始“信文化”意识,天下对于人类而言,便渐渐变得有了条理,大抵分成“吉”与“凶”两类事物,人类由此作出“吉”“凶”相反相成的两种代价判定,以及与此相系的多种对偶性判定,如人鬼、存亡、男女、日夜、晨昏、风雨、巨细以及黑白、善恶、尊卑,等等。此中与休咎相系的,另有阴阳这一神性、灵性兼巫性的初始概念。凡此,皆不具有哲思风致,但人类的哲学与伦理之思等,却由此萌发。
其二,阴阳意识与理念诞生后,古人便以此为“武器”,对一些在其看来可怕而怪异的天然征象举行表明与“批驳”,且与人的运气、休咎休咎接洽在一起:
幽王二年(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蒸),于是有地动。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国语·周语上》)
这里,关于地动这一天然征象的判定,有了些“天然”的思性因素,团体上却是一种有关阴阳的“国”之生死的巫性判定,其文化意识,已然有所推进。
其三,《易传》阴阳观,无疑源于巫筮休咎观。《易传》将纷繁多变而深广莫测的天下,以“休咎—阴阳”之思,加以模式化,从而计划通过卜筮等,把握这个多事的天下与人自身的运气。阴爻阳爻的发明及其运用,是以阴阳意识解读休咎,二者相对应。八卦即所谓“乾坤六子”,为四阳卦对四阴卦,共二十四爻,十二阳爻对十二阴爻;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阴阳爻各为一百九十二。这阐明,创设卦爻符号体系的古贤心目中所认知的天下,既幻化无尽,又对称、均衡与稳固。由此,渐渐天生一种影响中华数千年的以阴阳为圭臬的文化哲学。
马王堆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卦序图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对于这一哲学最为贴切的概括。王夫之说:
阴阳,一太极之实体。唯其富有布满于虚空,故变革日新,而六十四卦之休咎大业生焉。阴阳之消长隐见不可测,而天地人物屈伸往来之故尽于此。知此者,尽《易》之蕴矣。(《张子正蒙注》卷一)
陈梦雷从“生”(变)这一角度说阴阳:
阴生阳,阳生阴,其变无穷,易之理如是。(《周易浅述》卷七)
我曾指出:“‘阴阳’观是对‘休咎’观的逾越与升华”,“‘阴阳’受胎于‘休咎’,又脱胎于‘休咎’,这是原始巫学的崩溃,是哲学与美学聪明的省悟”。(拙著《大易之美》)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文化哲学命题,是对太极图丰富深邃意蕴的概括,天赋太极图俗称“阴阳鱼”,此之谓。它大概是成于战国至秦汉初的中国“抵牾论”与“辩证法”,突破了原始巫文化类比头脑的范围。它概括了天下、时空存在与活动的本质、规律与方式,展现了易理和哲理(“道”)的运化根本。
天赋太极图
“道”(易),是在一阴一阳之变的时间进程中实现和显现的。“道”,起首是时间性的。时间优先,正是中华文化哲学理念的“第一提琴手”。唐力权说:“由于时就是易(原注:变更不居)之进程,《易经》哲学最重时。”(《周易与怀德海之间:场有哲学序论》)这一“场有哲学”的“场”,现实指当下存有而运变的“气”(可译为 field),与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在场”说相通。
《周易》算卦讲“时中”(《易传》)。这一“中”字,并非指“中心”,而是指“击中”“中(去声)的”。在巫筮的演卦过程中,一旦算出变卦、变爻,就意味着吉或凶的效果立即昭示出来,信筮者心中的“暗中天下”即时被“照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文化哲学,有如海德格尔征象学哲学的关键命题“时间到‘时’”,也便是《易传》所说的由巫性“时中”,转递为哲学思性的“时中”,指无尽时间流中的“当在”即“在场”。
(本文节选自《〈周易〉通识》)
| 相干阅读:
通太极八卦,识宇宙大道,
跟着王振复传授读通《周易》
《〈周易〉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王振复 著
原标题:《怎样明白《周易》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