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行?应该怎么去修?

[复制链接]
查看988 | 回复1 | 昨天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佳构长文创作季#

本文将以极其白话的方式,分享我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得感悟。尽大概制止引用禅宗头脑的遣句用词和隐晦玄奥的叙述伎俩,接纳问答的情势把一些修行中常见的题目举行归纳整理,以期为广大修者提供参考。

当你可以或许从最普通的角度对修行有所领会的时间,再去看那些经典册本,肯定会有茅塞顿开,名顿开的感觉!

SroGQG5cyVwfMqgR.jpg

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本身的头脑言行,亦称“

改变本身

”。

言行是头脑的表现,因此,要想修正本身的言行,肯定先要修正本身的头脑。

修正本身的头脑,是一个非常简朴却又极其困难的过程。

说它简朴,是由于这是一个不必要外部条件,只必要你本身就能完成的使命;说它困难,是由于你很难克服本身的头脑。

为什么我们很难克服本身的头脑?

由于我们对本身的头脑高度认同,乃至于已经到了“

你就是头脑,头脑就是你

”的田地。

好比说你的自负心很强,这个自负心肯定是一种头脑,当这种头脑意识到本身被得罪的时间,就等同于你被得罪,以是,你为了维护这个头脑就会对他人做出猛烈的反应。

dfFsLS3q22cKf5Oj.jpg

为什么要逾越本身的头脑

头脑的产生,是人类进步的门路。

但是它却有着极为复杂的范围性,特殊是对于个体来讲。

头脑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或许

分析、判定、思索

,不外这些特点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先有一个题目,否则它就无法发挥。

以是,要想实行这些功能,就要将针对的对象题目化,云云一来方能发挥它的功能。

无奈的是,由于事物存在两面性,因此,这种资助人类发展的举动会隐蔽着别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借由它的功劳,会让我们对它无比崇敬和等待,由此信赖它无所不能,继而形成一种依靠和风俗。这种依靠和风俗会让我们将任何事物都酿成题目,以便分析判定它们。原来头脑是为办理详细题目而存在的,但却被我们演酿成连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事变都转化为题目的风俗。而试图办理那些根本不存在的题目只能是徒劳的,除了让你陷入精力内耗之外,不会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头脑用好了,是一件利器;用错了,就成了枷锁。

这就是为什么要逾越头脑的缘故原由。

tz3tCtH4Ai5i51uz.jpg

怎样修正本身的头脑

头脑一旦成为风俗,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修正。由于在恒久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它会形成一种固化的模式,以是,无论怎样修正头脑内容,假如这个固化的模式不被冲破,那么修行始终都是在“换汤不换药”。

这个模式是什么样的呢?

就是单一的以为人生肯定是布满题目的,而要办理这些题目必须要有特定的条件,好比:

由于…以是;只有…才气…;如果…便会…;假如…肯定…

等等。

这个模式会在你的潜意识中制造一个有缺憾的本身,好比:我不敷好、拥有的不敷多等等界说。

这些导致你看不到当下、忽略已经拥有的头脑界说,只能让你从两个缥缈的向度探求答案,一个是已往,一个是将来。

前者会让你悔恨,后者会让你焦急。

关键题目在于,假如你无法克服本身的头脑,就不会认出这个模式;假如你认不出这个模式,就难以克服本身的头脑。

这个题目得不到办理,修行就难以举行,纵然看起来在修,也是无的放矢。

面临这个抵牾的题目,我们的修行之旅应该从那边入手呢?

zJz8500mu7m8uiR8.jpg

训练观察本身的头脑

直接观察本身的头脑,在修行的最初阶段黑白常困难的。

缘故原由在前面已经分析过,即“你就是头脑,头脑就是你”。

用头脑观察头脑,只会制造更多的头脑,这就像叫一个本是小偷的警长去侦破一件他犯的案件一样,它绝不会告诉你真正的答案。

以是,我们要退而求之——

先观察本身的感情

感情,要比头脑轻易观察,由于它会在我们的身材上产生显着的反应。

什么是感情?

全部的喜怒哀乐都属于感情,至于那些细化出来的焦急、恐惊、烦闷、告急、担心等等,都在它的范畴之内。

感情的界说就是:

头脑在身材上的反应

因此,学会观察感情,能让你更轻易的观察本身的头脑。

好比:坐在你眼前的谁人人让你很讨厌,这种讨厌感就是必要被你观察的感情。

训练的过程就是,在你把这种讨厌感用感情和肢体动作、言语心情转达出来之前,顺着这个讨厌感去观察本身的头脑逻辑——看它是怎样将谁人人的言行转化为你对他的讨厌感的。

这个过程就是相识本身头脑模式的过程——哦,原来我是如许评判他的!

在你的感情用言语心情转达给对方的这个停顿,实在很短暂,大概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足以使你的感情与风俗性发作之间创造一个间隙,这个间隙就是你控制感情的体现。

常常性的训练,这个间隙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你控制本身感情的本领就会越来越强。从感情控制你转化为:

感情在那边,而你在这里

养成一种固化的头脑模式是一种风俗,养成在感情与反应之间保存间隙同样云云。

修行的初始目标就是让后者代替前者,终极完全逾越它。

下一步,你将会理智地、随时随地审阅本身的头脑逻辑是否公道,是否有须要,从而开始变化你的头脑。

这就是典范的修行方式之一。

xiHoTO1I9105ij6l.jpg

什么时间才会修行

通常来说,它起始于你受够了的时间。

不是受够了他人,而是受够了本身!

这个“受够了”尚有一个名词,它叫“痛楚”。

受够了他人,会让你变得愤世嫉俗;受够了本身,会让你变得痛不欲生。

前者很难让你选择修行,它只会强化你的头脑;后者若不生无可恋,便能促使你举行改变。

只有在这个时间,你才大概实验认真的反思本身,开始从自身探求缘故原由。由于在现在,摆在你眼前的只有三条路:要么痛楚的在世,要么痛楚的死去,要么找到痛楚的源头!

可以如许说,痛楚就是催化剂,要么让你疯狂,要么让你觉醒。

KpTHTv4TZ64VIie2.jpg

修行的实际意义在那里

修行

可以答疑,可以或许解惑;它会让你不再为本身和他人制造痛楚

以头脑为引导的人生布满无数题目,逾越本身的头脑,全部题目都将迎刃而解。

逾越本身的头脑之后,我们将面临什么?

只有一个向度——生命的本质!

由于人生的内容,就是头脑的过程,探寻生命的本质,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极其简朴。

由于简朴,以是快乐;由于无忧,以是优美!

为什么我们总会被表相疑惑?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本质?

由于我们与原形之间横隔着头脑!

它不但会蒙蔽我们的心田,也会遮挡我们的双眼。以是我们对待他人、对待事物、对待天下会有一种灰蒙蒙的感觉。

你肯定有过事物在你眼中非常鲜活的时候:花是那么艳、景致那么美、他人云云和睦、天下云云出色、丛林万籁俱静、大海赏心悦目……

那些时候的出现有着一个共同点——你制止了思索!

这种看似毫无用处的感觉会有用的强化和提拔你应对生存挑衅的本领。

BrzkUrfolxXeUErD.jpg

怎样才气活在当下

当你奉劝别人要活在当下的时间,通常会引发猛烈的抵触:我怎么就没有活在当下了?

是的,没有人会绕过当下直接进入将来。

但是,

活在当下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身处当下,而是取决于你对待当下的态度

你是怎么对待当下的?

抗拒、讨厌、不满足、试图躲避!以是你才火急的想进入将来,以期逃离这个让你不爽的情境;以是你才对已往懊悔,以便为这个让你不满足的情境找一个捏词。

这就是你对待当下的态度。

只惋惜,你可以躲避任何事物,却唯独逃离不了当下时候。

这个你想逃却始终逃不掉的情境终极演化成全部题目的源头,于是,一个由躲避引发的悲剧开始了……

再度起程

你以为时间很紧张吗?

答案是肯定的。

由于没偶然间做参考,我们险些做不成任何事。

你能找到时间吗?

我说的不是钟表上的刻度,而是时间自己。

大概你会说脑海中的影象、已往的照片,都偶然间的影子。

是的,它们只是时间的影子,一个已往的时间罢了,你简直曾经拥有过它,但是如今它永久都不属于你的了。

但是,它们并没有被浪费,由于没有这个积聚你就不会走到本日。诚如吃到第五个包子就吃饱了一样,你不能说前面四个是浪费的。

可叹的是,它们的功劳会因你对当下的抗拒而荡然无存。

以是,真正贵重的时间只有当下时候,也只有当下这一刻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我以为你说的有点原理,但是仍旧做不到担当这个操蛋的生存,由于它是那么的真实。

逾越你的头脑,采取你已经拥有的统统,让这种选择酿成一种风俗。

——当我养成这种风俗之后,好比不再抗拒、躲避和执着的时间会得到什么?

享受!

享受生存给予你的统统……

你还要继承抗拒当下、躲避当下吗?

拥抱它!

p767v62TQIx21F8F.jpg

修行就是修正本身的头脑言行,也就是改变本身。要想修正本身的头脑,起首要修正本身的头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