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不适、晒伤多发?中医支招康健过“三伏”

[复制链接]
查看906 | 回复0 | 2025-8-11 12: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值“三伏”,气候闷热湿润,胃肠不适、晒伤、“空调病”等康健题目多发。中医药学蕴含丰富的养生聪明,在防暑降温、祛湿调治、加强免疫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上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日举行主题发布会,约请中医专家先容夏日养生防病妙招。

清热解暑,防备中暑和晒伤

中医理论以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日宜养心、宜避暑除湿。高温气候怎样防备中暑和晒伤?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提示,夏日应只管穿浮滑、宽松、透气的棉麻衣物,佩带宽檐帽、太阳镜或利用遮阳伞,并根据肤质选用防晒产物;高温气候人体出汗多,水分和盐分流失较快,应多喝白开水和淡盐水增补体液;饮食以平淡为主,多食西瓜、黄瓜、绿豆汤等食品以清热解暑、养阴益气;保持室内透风精良,适度降温,利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

别的,“桑拿天”的高温高湿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体质衰弱者影响较大,需予以特殊关注。

气候酷热,锻炼也应“天人相应”,不宜一味寻求高强度。

“针对暑多夹湿的天气特点,锻炼以‘护阳防暑、微微出汗’为总原则。”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发起,在清晨6点到8点或薄暮5点到7点选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活动,促进气血运行,制止大汗伤津;年轻人可选择跑步、快走、游泳、球类等有氧活动,但应制止在高温时剧烈活动。

健脾化湿,防范胃肠道不适

暑期出游,一些人发生水土不平,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吐逆等胃肠道症状。在中医看来,其焦点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受损。

“要遵照‘饮食有节、循规蹈矩、起居有常’的原则。”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魏玮发起,初到异地时,制止立刻食用辛辣、油腻或生冷食品,应先选择暖和易消化食品,重要搭配平淡蔬菜;随身携带可防暑化湿的藿香正气散、可消食和胃的保和丸;还可共同逐日晨起按揉足三里穴,或做八段锦的“调治脾胃须单举”动作,加强脾胃运化功能。

不适症状较轻时,可以实验中医食疗。魏玮举例说,当出现腹胀不适时,可以选择山楂、炒麦芽等茶饮,资助消食导滞;如有恶心吐逆,可取生姜3片、紫苏叶5克,用沸水冲泡后加少许红糖温服。别的,留意平淡饮食、制止过分劳累,有助于规复脾胃的运化功能。

根据中医理论,高温高湿气候下,暑热和湿气两种邪气一同侵占人体,易导致湿热困脾。魏玮提示,暑期饮食关键在于“防寒护阳、健脾化湿”,应留意“三宜三忌”——宜以温茶代冷饮,宜食当季温性果蔬,宜用辛香调味增食趣,忌大量食用冰镇饮品,忌生食海鲜,忌空腹食用性子寒凉蔬果。

护阳祛湿,应对“空调病”和湿疹

空调是夏日不可或缺的降温工具,但长时间待在空调情况中,人体轻易出现鼻塞、头痛、关节酸痛、乏力等所谓“空调病”症状。

魏玮发起将空调温度设在22℃到26℃之间,以防毛孔骤闭导致卫阳不得宣发;将房间湿度控制在30%至60%;制止空调直吹人体,尤其颈部、背部、膝关节或神阙穴、涌泉穴,防止侵害阳气;睡觉时用薄毯覆盖脐腹部;每开空调2至3小时就应开窗透风。

高温高湿的情况还会让皮肤轻易出汗、湿润,促进细菌和真菌繁殖,加之一些人皮肤屏蔽较弱,导致湿疹在夏日较为常见。

宋坪说,湿疹的发生与体内的湿热、风邪入侵、性情衰弱以及表里情况的失调都有关系。针对暑期湿疹,不光要缓解皮肤症状,更应注意调治体质,如制止食用易助湿生热的辛辣刺激、油腻厚味食品和海鲜等,多吃平淡开胃、利湿促消化的蔬菜水果等,从根本上防控病情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