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贵在“收”

[复制链接]
查看184 | 回复0 | 2025-8-11 12: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记者田晓航、唐紫宸)7日将迎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中医专家先容,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们需服从秋季的养生方法,养阴润燥、收敛神情,其焦点在于一个“收”字。

K4TQ3af1QaAalF3f.jpg

“立秋有三候,一候冷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说,金风抽丰主肃杀,万物于此时开始凋零,人体也随着天然天气变革,阳气开始内收下藏,腠理变得紧实,毛孔渐渐关闭以防外邪,若未能顺应时节调摄,则易感受外邪;随着昼夜温差增大,氛围湿度降落,人体轻易出现气道干痒欲咳的感觉,呼吸体系疾病亦开始进入高发期,慢性呼吸体系疾病患者更轻易在这个季候病情加重。

针对立秋时节的特点,人们应当怎样从情志、活动、饮食等方面保养?

李光熙先容,中医以为,秋应于肺,而悲忧最易伤肺,因此,秋日切不可伤心忧思,应保持精力上的安宁,不急不躁,可听舒缓音乐,常常训练迟钝有节律的呼吸方法。秋季气温相宜,可在跑步、打球等“动功”底子上共同八段锦、站桩等“静功”,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动静联合可达心身康泰之功效。

“‘辛主散’,过食辛散之品易损肺气、伤津液,因此入秋应只管少饮酒。”李光熙说,立秋时节也不宜过多摄入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品。

“立秋后燥气适时,肺易为燥邪所伤,可食用梨、莲藕、百合等性味甘凉食品增补津液。”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传授郭斌说,此时湿气未退,脾虚者易生内湿,可食用薏米、山药、赤小豆等健脾祛湿;“贴秋膘”应先清后补,且平补为要,护脾为本,可食用陈皮、山楂助消化,以防滋腻伤胃。

专家提示,立秋事后,暑伏之气仍未散尽,但如若贪此秋凉,则常易咳嗽不止。人体的五脏腧穴皆会于背,入秋后要特殊留意后背暖护以防病。除了三伏贴以外,接纳中医温透外治技能外敷背部腧穴以温肺止咳、化痰行气通络,对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壅闭性肺疾病、肺结节等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责任编辑:刘维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