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荔枝消息
[编者按]
在关乎民族存亡生死的抗日战役中,中华儿女不分阶级、不分职业,众擎易举,共御外敌。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文艺宣传的阵地,从物资保障的后方到机密谍报的战线,万千气力汇聚成不可拦截的民族洪流。历经光阴洗礼而留存至今的抗战信物,是汗青的见证者,也是精力的通报者。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役暨天下反法西斯战役胜利80周年之际,荔枝消息推出《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系列报道,以“信物”为媒,约请今世青年与抗战亲历者的后人睁开对话,重温那段波涛壮阔的光阴,探寻超过期间的芳华信心。
建校70周年的一台话剧,让南京中医药大学门生马天翔熟悉了“中医司令”吕炳奎。他既是学校的奠定人之一,又是一位抗战好汉,24岁就组建起了一支民间抗日武装。在谁人民族危亡的年代里,他履历了怎样的淬炼?带着疑问,马天翔前去上海嘉定,跟随吕炳奎的小儿子吕嘉卫寻访他弃医从戎的故事。
青年时期的吕炳奎 受访者供图
“我爸曾是一个普平凡通的大夫,抗战发作后逼上梁山,1938年创建杨甸自卫队,很快升级成了外冈游击队。”在由自家老宅改造的怀念馆里,吕嘉卫一边看着老照片,一边向马天翔回想,父亲吕炳奎年幼时得过一次重病,幸得一位走方郎中医治才救回一条命,自此对学医产生了浓重的爱好。初中结业后便拜在了本地名医汪志仁的门下,随师5年,20岁时开始行医。
为了方便医治贫乏病人,吕炳奎专门在一间药铺挂账,买不起药的病人就会去那边取药。“我祖父告诫我,开馆行医不是为了赢利,而是要方便各人。”吕炳奎在暮年的一份回想录里写道。正是这份医者仁心让他很快在嘉定西的几个州里名声大振。
日军扫荡上海南翔地域 上海嘉定档案馆供图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发作,三个月后嘉定全境陷落,日本侵犯者的铁蹄踏碎了这片地皮的平静。兵败之后,吕炳奎的父亲吕爱生被溃军拉去摇船,因劳累过分死在了阳澄湖畔。“国对头恨下,他跟已往的生存决裂,走向抗日。”吕嘉卫说。
很快,嘉定望仙桥乡传开一件稀罕事,曾经把脉问诊的吕老师开始带着乡亲们端起枪杆子了。在母亲的支持下,吕炳奎典屋当田,先后购买了十多支步枪。百姓们将战场上散落的枪支拾回家以求自保,遇到地方权势和土匪上门收枪的,只要说一句“是吕老师存放在我这的”,对方就不收了。
打土匪、捉汉奸,火烧敌机、伏击日军汽艇……建立没多久的外冈游击队,名声一度传至上海近郊,百姓盛传“嘉定城外出了一支真正抗日除奸的游击队”。到1938年淞沪会战发作一周年时,吕炳奎的队伍已有500人了。
外冈游击队部门队员合影 受访者供图
1939年7月,在嘉定徐行的八字桥一带,吕炳奎领导队伍共同“江抗”队伍主力痛击日军,毙敌8人伤11人,这也是他与日军正面交火的第一战。“这一仗从中午打到了下战书,末了日军灰溜溜地逃回城里去了。”嘉定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地方史专家陶继明说,“这一仗打得英勇,而且影响非常大,很多多少上海市的工人、青年门生听到消息后,都到这一带来参加抗日队伍。”
行军打仗途中,吕炳奎也始终不忘给乡亲们看诊。1941年他领导八百人的浦东队伍去浙东开发根据地,一次与日军、伪军作战期间,流感发作,敌方和我军“全失去了战斗力,我父亲开出药方,很快我军将士病愈并前去伪军驻地,将他们的武器尽数收缴,还教诲他们别助桀为虐。”一下子,吕炳奎“中医司令”的名号就此传开了。
《血战大渔岛》 浙江省档案馆藏
在吕嘉卫的影象中,父亲鲜少自动提起战役年代的履历,许多故事都是他本身逐步发掘出来的。让他影象犹新的是小时间经常翻看的一本出书于1945年的木刻连环画《血战大渔岛》,面临八倍多的日伪军,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第一中队64名将士苦战孤岛,浴血奋战7个多小时,毙伤日伪军70余人,誊写下“海上狼牙山”的壮烈篇章。
其时为了开发海上抗日游击根据地,时任海防大队政委的吕炳奎和大队长张大鹏决定选择大鱼山岛作为进军舟山群岛的跳板,并由海防大队第一中队的将士们登岛,由于汉奸告密,发生了那场惨烈的战斗。“三十七个海上好汉的血,洒遍了大渔岛,这血迹是永久不会扑灭的。”这是吕炳奎写在《血战大渔岛》序言的一段话,也是他内心抹不去的痛。多年后,大鱼山岛上直立起义士怀念碑,吕炳奎在怀念碑底座谨慎写下:“大鱼山战斗英勇捐躯的革命义士永垂不朽”。
吕炳奎暮年坐诊把脉 受访者供图
抗战时期,他是烽火仁医;宁静年代,他又挑起了振兴中医奇迹的担子。1954年出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后,吕炳奎积极主持开办江苏省中医学习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开设天下首个中医师资培训班,构造编纂了27种中医课本,创建起新中国中医高等教诲体系;筹建中医院,为中医医疗体系的创建奠基了坚固底子。退休后的吕炳奎,依然心系中医奇迹,开办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为中医界造就了三万多名良好人才。
“中医的抱负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用药如用兵,这两个中医寻求的抱负状态也可以说是我父亲一生的写照。”吕嘉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