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淡干湿皆生意——王家训国画的笔墨诗学

[复制链接]
查看57 | 回复1 |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荷花入画,自古便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图腾。从徐渭的狂放泼墨到八大山人的孤高清逸,荷花在笔墨间承载着千年文脉。当代画家王家训的写意荷花,既承续了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核,又以鲜活的生命感与时代性,为这一经典题材注入了新的意趣。

AEw8TsN86ET28Z3D.jpg
画家王家训


b21NZF44Wql51RU7.jpg

观王家训的荷花,最动人处是其笔墨的“活”。他画荷叶,喜用大笔泼墨,墨色在宣纸上自然晕染,浓处如积雨,淡处似流烟,干湿相济间,荷叶的筋脉与翻卷之势便跃然纸上。这种“写”而非“描”的笔法,正是写意画的精髓——不执着于形似,而着力于神韵。

zZLrGhI9lli252PL.jpg

他画荷花,则多以中锋勾勒,花瓣或饱满如凝脂,或纤瘦似含露,墨线刚柔相济,既见骨力,又显柔情。偶以淡赭、浅粉点染,不事浓艳,却如晨露映霞,清气扑面。

aeb8JqAQf5vQcJKy.jpg

王家训的荷花,从不孤立存在。他常于荷塘中添几只游鱼、一对蜻蜓,或几笔芦苇、数点苔石。这些“配角”看似随意,实则暗藏巧思。游鱼用焦墨轻点,尾鳍一带便有戏水之姿,与荷叶的厚重形成虚实对比;蜻蜓以细笔勾翅,停在花苞上,似动非动,为静谧的荷塘添了几分生趣。他尤擅留白,水面常以空白代之,让观者在想象中补足波光粼粼的意境,所谓“计白当黑”,正是如此。

q7CD352SOp2qt1zZ.jpg

更难得的是,王家训的荷花里有“人”。他画的荷塘,不是高居庙堂的清供,而是带着烟火气的自然。有时是雨后荷叶上的水珠滚落,有时是秋风中残荷的倔强挺立,有时是盛夏荷花盛放时的热闹鲜活。这些画面里,藏着他对自然的观察,也藏着他对生活的体悟——荷花的“洁”,不在孤高,而在身处污泥中的从容;荷花的“美”,不在一时盛放,而在从含苞到残荷的生命全程。

Hst3zdd86DmRe1eR.jpg

从传统文人画的“托物言志”,到当代语境下的“观物寄情”,王家训以笔墨为桥,让荷花这一传统题材有了新的生命力。他的画里,有放逸、有清简,有属于他自己的温润与通透。看他的荷花,如同在喧嚣中遇一方荷塘,既能感受到笔墨的力量,也能触摸到生命的温度——这或许就是写意画最动人的魅力。

f5fgaQfT3XGFF053.jpg

gx6896 |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有嚼劲的一段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

主题

8

回帖

10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