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病怎么防、三伏天咋晒背?盛夏时节,阳气壮盛,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最佳机遇。克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康健中国中医药康健促进主题发布会之“冬病夏治与夏日养生”专题发布会,多位中医专家详解夏日特色调治方案,为公众提供体系性的夏季康健指南。
中日友爱医院中医部主任医师张洪春指出,“夏治”借天地阳气茂盛之力,可有用消灭体内寒邪顽疾,重要实用于三类人群:一是阳虚气虚体质者:常见怕冷怕风、喜热饮、四肢发凉,食用冷饮易腹痛腹泻;二是呼吸体系慢病稳固期患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阻肺,夏日补阳祛寒可减轻冬季发作;三是虚寒性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腹泻等。
科学防暑:阔别空调病与中暑
“长时间在空调凉风的情况放学习、工作、生存,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大概发热咳嗽、关节酸痛等环境,都是‘空调病’的临床体现。恒久处于冷氛围情况中,人体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抗病本领就会降落。恒久密闭的情况、室内氛围质量也会降落。”张洪春说,其焦点病由于“风寒双邪乘虚入体”,假如女性常常吹空调,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因此夏日应适度吹空调,特殊是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这些慢病人群更应当留意。
怎样防范空调病呢?张洪春提出防控要点:一是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常常打开门窗透风换气;二是空调温度只管不低于26度;三是制止凉风直吹颈背膝;四是大汗淋漓时不要直接吹凉风,得当饮用一些温水或热粥,也可以用生姜3-5片,苏叶3-6克,泡水代茶饮,促进机体排汗散寒。
别的,高温天户外运动也要防范中暑。张洪春发起,一是10:00-16:00高温时段只管淘汰外出;二是要留意调解体质,以平淡易消化食品为主,少吃辛辣油腻食品,防止加重体内的湿热。外出时间长可以携带一些淡盐水,保持身材水盐均衡,防止中暑和脱水。在起居上,制止熬夜耗伤心神,睡前不要过多地玩手机和电子装备。可按揉内关穴和合谷穴等保健穴位,天天按揉3分钟左右,资助散热,防止头晕。
针对夏日高温湿重导致的脾胃失调,张洪春还保举了几款药膳。一是绿豆百合莲子粥(清热安神):绿豆50g、干百合20g、莲子15一起熬粥,脾胃虚寒及糖尿病患者慎用;二是冬瓜薏米老鸭汤(利湿祛痘):冬瓜连皮300g、薏米30g、老鸭半只炖汤,得当湿热体质;三是姜枣茶(温中散寒):红枣6枚、生姜3片、红糖少许煮茶,改善空调房手足冰冷;四是清炒苦瓜虾仁(清热泻火):苦瓜200g、鲜虾仁100g清炒,老人儿童需适量食用。
三伏晒背:存阳气亦需避禁忌
现在三伏天晒背已成高潮,但也有人晒背不妥进了医院。晒背得当哪些人群,有什么留意事项呢?
“中医理论以为,人体背部有一条督脉,主司一身之阳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晒背可以在肯定水平上起到通督脉、补元阳的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征堂说,“晒背养生法”得当平素手脚不耐寒凉的阳虚体质者以及骨密度偏低者(老年人需眷属陪伴),晒背有助于缓解腰背冷痛、提拔阳气。
晒背禁忌,重要包罗光敏性疾病的患者,如红斑狼疮、日光性皮炎,另有一些运动性的皮肤病,如湿疹、皮炎急性期。另有一部门如阴虚火旺、湿热内蕴等患者,晒背会助火伤津,加重内热。另有一部门服用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吩噻嗪类平静剂等光敏性药物的患者,也只管制止晒背,以防诱发光毒反应。
晒背的详细操纵,一是只管选上午8点到10点“少阳温煦”之时,晒背时长循规蹈矩,初次晒背不凌驾10分钟,后续渐渐增长至20-30分钟,青年人不凌驾30分钟,老年人和儿童发起15-20分钟为宜,以背部温热、微微出汗为佳。晒背场合透风精良,干燥舒服,制止中午暴晒。如出现皮肤灼痛、头晕、心悸大概中暑的症状,如恶心乏力等,应立刻制止,并实时就医。晒后应当饮用常温的电解质水大概淡盐水来增补水分,制止摄入冷饮、空调直吹或冲冷水澡等导致寒邪入侵。归并慢性病的老人晒背期间要增强监测和照护,严酷控制时长并必要眷属陪伴,制止因脱水诱发心脑血管病等急性变乱。
安眠养心:破解夏日就寝逆境
气候酷热,心烦意燥,夏日就寝质量降落题目广泛存在,从中医角度有哪些针对性的调治方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央主任吴节分析说,夏日就寝收缩属“夜卧早起”的正常生理征象,但病理性失眠需鉴戒三大诱因:一是暑热扰心:心神不宁致入睡困难;二是汗多伤阴:心肾不交引发失眠;三是湿困脾胃:“胃反面则卧不安”。
夏日就寝保养应该留意什么?
吴节表现,一是起居摄养,“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晚上11点之前要睡觉,做到“上凉下暖”的身材状态,冷水洗脸、温水漱口,睡前用安神敛阴药材泡脚。晚餐要平淡,无过饱,最好不要吃宵夜。别的,要“无厌于日”,不要讨厌夏日日长天热,炎天的气机就是疏布,以是康健人不要怕正常的热,从表面暑热的情况当中回到房间,最好是先凉一凉,然后再进到空调房间,以免冷气直入身材。别的,要对峙到场体力劳动和适度的锻炼,以顺应夏季阳长之气,但晚上7点之后要制止做剧烈的活动易扰动阳气,提倡做一些静功。别的,要夸大睡午觉,中午11点到13点,得当午休;二是食疗:得当吃些百合麦冬莲子心茶、茯苓薏仁粥、酸枣仁龙眼汤;三是外治法:阴虚者灸涌泉、太溪引火归元;刮痧膀胱经背俞穴;按压神门、安眠穴。
针对“冬病夏治”的“火力”继承,吴节还先容了四大特色灸法:一是天灸(三伏贴):遍及最广,实用呼吸体系虚寒疾病;二是长蛇灸(督脉灸):从大椎至腰底铺灸,奋发满身阳气,针对腰脊冷痛、宫寒不孕、脾胃虚寒;三是引火归元灸:灸涌泉、太溪等穴,调治上热下寒型虚烦、冷汗,每次1小时;四是神阙隔姜灸:强力温补脾肾,改善腹痛腹泻、夜尿频多及妇科虚寒诸症。阳虚者可常年灸腹部丹田(神阙、关元等穴位),以强生益气,补养阳气。
专家指出,从药膳食疗到经络艾灸,从科学晒背到安眠养心,中医“夏治”聪明融合了顺应天时与个体化调护的精华。把握盛夏阳气,调和阴阳均衡,正是为秋冬康健筑牢根基的关键之举。(记者刘映)
[
责编:肖春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