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增强文化遗产掩护传承 弘扬中华良好传统文化 ...

[复制链接]
查看382 | 回复0 | 2025-9-25 21: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增强文化遗产掩护传承 弘扬中华良好传统文化
习近平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晰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汗青传统、文化积淀、根本国情差别,其发展门路一定有着本身的特色;讲清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力寻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强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晰中华良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上风,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气力;讲清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顺应中国和期间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汗青渊源和广泛实际底子。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肯定可以或许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光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汗青运气,独特的根本国情,注定了我们一定要走得当本身特点的发展门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对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颠末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2013年8月19日在天下宣传头脑工作集会上的发言)

我们的都会有很多汗青影象,特殊是一些汗青久长的老城区,是最名贵的东西,不能由于浮躁、无知而粉碎掉。有的都会把真古董拆了建假古迹,我看到一份质料,说天下有三十多个都会已经或正在策划搞古城重修,搞什么潘金莲故居、阿房宫重修!另有一些地方热衷于改老地名,喜好起一些洋气一点的地名,如“曼哈顿”、“威尼斯”、“加州1886”、“玛斯兰德”等,五花八门,与中国汗青文化和谐吗?不但群众看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而且也割断了地名文脉、倒霉于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况且有些环境也是违法的,我国地名管理条例实行细则明白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定名我国地名。传承文化不是要简朴复古,都会建立会不停融入当代元素,但必须同步掩护和弘扬传统良好文化,连续都会汗青文脉。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心城镇化工作集会上的发言)

Q6wKYr9lEKPWrdlg.jpg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心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心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紧张发言。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中华文化是我们进步国家文化软气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进步国家文化软气力的紧张途径。要使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与今世文化相顺应、与当代社会相和谐,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到场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超过时空、逾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今世代价的文化精力弘扬起来,把继续传统良好文化又弘扬期间精力、驻足本国又面向天下的今世中国文化创新结果流传出去。要体系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誊写在古籍里的笔墨都活起来。

(2013年12月30日在十八届中心政治局第十二次团体学习时的发言)

每一种文明都连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力血脉,既必要薪火相传、代代保卫,更必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将按照期间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超过时空、逾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今世代价的文化精力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誊写在古籍里的笔墨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天下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精确的精力指引和强盛的精力动力。

(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团结国教科文构造总部的演讲)

我讲过,都会建立,要让住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掩护弘扬中华良好传统文化,连续都会汗青文脉,保存中华文化基因。要掩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罗文物古迹,汗青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汗青街区、汗青修建、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既要掩护古代修建,也要掩护近代修建;既要掩护单体修建,也要掩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既要掩护佳构修建,也要掩护具有浓重乡土气味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风。

(2015年12月20日在中心都会工作集会上的发言)

文物承载辉煌光耀文明,传承汗青文化,维系民族精力,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名贵遗产,是增强社会主义精力文明建立的深厚滋养。掩护文物功在今世、利在千秋。

(2016年3月23日关于做好文物工作的指挥)

lUkWppUVuWkVPPH3.jpg

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心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心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观察。这是11日上午,习近平在景德镇市陶阳里汗青文化街区南麓遗址观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中华民族汗青久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博识,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立要注意特色。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紧张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汗青、是文化。要让文物语言,让汗青语言,让文化语言。要增强文物掩护和使用,增强汗青研究和传承,使中华良好传统文化不停发扬光大。要加强文化自大,在传承中华良好传统文化底子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辈文化,加速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7年4月19日在广西观察时的发言)

我们要深入发掘、继续、创新良好传统乡土文化。要让有形的墟落文化留得住,充实发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乡村、古修建、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掩护力度。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发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武艺、民族服饰、民风运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把掩护传承和开辟使用有机联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良好遗产和当代文明要素联合起来,赋予新的期间内在,让中华良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汗青久长的农耕文明在新期间显现其魅力和风采。

(2017年12月28日在中心农村工作集会上的发言)

我国是同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停交换来往融会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差别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汗青久长,是天下上唯一没有停止、发展至今的文明。要器重少数民族文化掩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就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精确的汗青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停巩固各族人民对巨大故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门路的认同。

(2019年7月15日在内蒙古观察时的发言)

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发掘敦煌文化和汗青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头脑、人文精力、代价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良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展现蕴含此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力、文化胸怀和文化自大,为新期间对峙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力支持。要增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掩护的支持和扶持,增强对少数民族汗青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发言)

十一

考古遗迹和汗青文物是汗青的见证,必须掩护好、使用好。要创建健全汗青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增强相干范畴文物资源普查、名录公布的统筹引导,强化技能支持,引导社会到场。要把汗青文化遗产掩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公道使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意人民精力文化生存需求方面充实发挥作用。要健全不可移动文物掩护机制,把文物掩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例和实行。要订定“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计划和配套政策,对大概存在汗青文化遗存的地皮,在依法完成考古观察、勘探、发掘前不得利用。要深刻罗致国表里庞大文物灾难变乱教导,督察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隐患整治,加强汗青文化遗产防护本领。要增强执法督察,规范举报流程,严肃打击文物犯罪。

(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心政治局第二十三次团体学习时的发言)

十二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汗青,纪录中国革命的巨大进程和感人古迹,是党和国家的名贵财产,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增强社会主义精力文明建立、引发爱国热情、奋发民族精力的生动课本。

增强革命文物掩护使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赤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当局要把革命文物掩护使用工作列入紧张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掩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诲、革命传统教诲、爱国主义教诲等方面的紧张作用,引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力气力,信心百倍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当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巨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2021年3月对革命文物工作的指示)

IXRR6hDR97RRj36v.jpg

2024年2月1日至2日,中共中心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心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天津,探望慰问下层干部群众。这是2日上午,习近平在平津战争怀念馆观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十三

赤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苦而光辉奋斗进程的见证,是最名贵的精力财产,肯定要专心用情用力掩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一是要增强科学掩护。赤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换的贵重资源,掩护是主要使命。要本着对汗青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赤色资源专项观察,增强赤色遗址、革命文物掩护工作,统筹好救济性掩护和防备性掩护、本体掩护和周边掩护、单点掩护和集群掩护等。二是要开展体系研究。统筹研究气力,强化研究规划,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救济、征集和研究工作,增强革命汗青研究,深入发掘赤色资源背后的头脑内在,正确把握党的汗青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旌旗光显反对和抵抗汗青虚无主义。三是要打造佳构展陈。对峙政治性、头脑性、艺术性相同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语言,着力打造高质量佳构展陈,加强体现力、流传力、影响力,生动流传赤色文化。四是要强化教诲功能。围绕革命、建立、改革各个汗青时期的庞大变乱、庞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紧张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好汉的故事,彰显期间特色,使之成为教诲人、鼓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要计划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诲运动,建立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诲、爱国主义教诲、青少年头脑道德教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内心树立赤色抱负。

(2021年6月25日在十九届中心政治局第三十一次团体学习时的发言)

十四

要增强文物掩护使用和文化遗产掩护传承,进步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流传程度,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增强社会主义精力文明建立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紧张手刺。

(2021年11月24日在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集会上的发言)

十五

汗青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但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汗青、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掩护好汗青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谋划、古城掩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保卫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名贵财产。

(2022年1月27日在山西晋中观察时的发言)

十六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重社会氛围。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换的中华良好文明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掩护使用和文化遗产掩护传承,发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代价,流传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力的代价符号和文化产物。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汗青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各级向导干部都要敬畏汗青、敬畏良好传统文化,器重文物掩护使用和文化遗产掩护传承工作,为汗青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换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重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结果,教诲引导群众特殊是青少年更好熟悉和认同中华文明,加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心政治局第三十九次团体学习时的发言)

十七

中华文明博大博识、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良好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汗青、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充实发掘和有用运用新疆各民族来往的汗青究竟、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门和多民族聚居地域,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各人庭血脉相连、运气与共的紧张成员。要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掩护传承,把各民族良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22年7月13日在新疆观察时的发言)

cRxZ0bVbVvN0Uvss.jpg

2023年7月29日,中共中心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心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观察竣事返京途中,来到陕西省汉中市观察。这是习近平观光汉中市博物馆有关汗青文物展陈。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十八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生存3000年前的笔墨,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明白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立中华民族当代文明提供鉴戒。中国的华文字非常了不得,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华文字的维系。在这方面,考古奇迹居功至伟。考古工作要继承器重和增强,继承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停止,塑造了我们巨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巨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掩护工作,更好地传承良好传统文化。

(2022年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观察时的发言)

十九

亚洲是人类文明紧张发祥地,孕育并保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天下文明发展史誊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2019年,我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倡议开展亚洲文化遗产掩护举措。4年来,各方积极相应、共同积极,在古代文明研究、团结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换等方面开展务实互助,为掩护人类文明英华作出亚洲新贡献。

亚洲文化遗产掩护同盟的建立,有利于增强亚洲文化遗产掩护,深化亚洲文明交换,繁荣天下文明百花圃,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气力。中国愿在同盟框架下,同亚洲各国携手增强文化遗产掩护履历交换,积极推动文化遗产范畴国际互助,构建环球文明对话互助网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2023年4月25日致亚洲文化遗产掩护同盟大会的贺信)

二十

博物馆有许多名贵文物乃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汗青研究引向深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心关于对峙掩护第一、增强管理、发掘代价、有用使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拔文物掩护使用和文化遗产掩护传承程度。

(2023年5月16日在山西运城观察时的发言)

二十一

中华民族具有久长的良好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涵、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向来赞赏差别文明间的相互明白和恭敬。北京汗青久长,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一连性、创新性、同一性、包涵性、宁静性的有力见证。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汗青古都和天下文化中央的上风,增强同环球各地的文化交换,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掩护、文明交换互鉴,践行环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运气共同体注入深厚长期的文化气力。

(2023年9月14日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

二十二

天下由丰富多彩的文明构成,中国是有着天下上最古老汗青和文化的国家之一。中国愿同团结国教科文构造开展更精密互助,不停进步遗产掩护本领和程度,促进各种文明交换互鉴、包涵互助,助力天下宁静,推动构建人类运气共同体。

(2023年9月28日在访问团结国教科文构造总干事阿祖莱时的发言)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增强文化遗产掩护传承,弘扬中华良好传统文化紧张叙述的节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

主题

9

回帖

14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