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的道德经] 修行者的道德经-第五十三章(道行篇)

[复制链接]
查看195 | 回复0 | 2024-7-7 21: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原文: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wú),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二、译文:使我坚定不移的认为,在修道的过程中,唯独踏踏实实的修行是最不容易的。修行的大道是平坦的,而众人却喜欢找捷径。符合于实际的秩序被彻底废除,不耕种修道的种子,并不积累、存储修道的底蕴;外表上穿着美丽的服饰,佩戴利剑,不喜欢饮食,财货很多、有余,给人感觉这是修道的形象。其实这是盗窃了修道,并对自我进行了不切实际的夸大。这样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修道者!

  三、分段译文及解析:

  1、使我(1)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译文:使我坚定不移的认为,在修道的过程中,唯独踏踏实实的修行是最不容易的。   (1)介然:坚定不动摇

  解析:接触修道需要缘分,道缘来了,接触后能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就更不容易,这需要一心一意踏踏实实的修行,不仅要修炼命功能量,还要修心性除贪欲,心宽阔不自私,善于舍。一时间的修行,很多人都何以做得出来,难得的是持之以恒。今天烦恼放下了,明天又捡起来了;今天舍出去了,很开心,明天后悔了,认为是否不值得;今天安心修炼功态很好,明天又没有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变来变去,很难进入更深层次。

  2、大道甚(1)夷,而民好(2)径。

  译文:修行的大道是平坦的,而众人却喜欢找捷径。

  (1)夷:平坦  (2)径:捷径

  解析:修行的大道是平坦的,能安心修行就会到达目的地。但是修行又是漫长的,很多人耐不住性子,不能持之以恒的修行。主要就是外面的诱惑太多了,各种术数,各种捷径法门,总是以为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找近路可以直穿过去。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真正的大道是不会在外面吆喝的,也并不会炫耀,因为有道者明白“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道理。所以有道的人并不卖弄道,卖弄道的人没有道。修道也没有捷径,道的规律是舍得平衡的,付出去才会有相应的回报。只有真正认识道的规律以后,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才可以获得道的雨露恩泽,进而与道合一。

  3、(1)朝甚除,田甚(2)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译文:符合于实际的秩序被彻底废除,不耕种修道的种子,并不积累、存储修道的底蕴,外表上穿着美丽的服饰,佩戴利剑,不喜欢饮食,财货很多、有余,给人感觉这是修道的形象。

  (1)朝:朝纲、秩序。(2)芜:乱草丛生的地方、荒芜。

  解析:不踏实修行的人,会打乱秩序,并不培育、积累修道的种子。他把自己装扮得象一位仙人,有美丽的服饰(修炼服装、道袍等),庄重的形态,不喜欢饮食,好像具有辟谷修为,财货很多似乎不屑一顾,让人从外在认为是高深的修道者。

  4、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其实这是盗窃了修道,并对自我进行了不切实际的夸大。这样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修道者!

  解析:修道者是从内至外始终如一的,并不会用外在的表象以示人修道。那些人的做法就是张冠李戴,盗窃了修道的名义,并可能虚妄的传播假道学,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修道者。

  四、运用法门:本章讲述的是大道很平坦,修道者应该踏踏实实的修行,不要琢磨投机取巧的所谓捷径,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不能用有形的、狭隘的心态来度量。更不要做表面上的假象,用来误导世人,那样会遭到天道的惩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