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义和团大破清兵后,声威大震,很多人慕名前来加入义和团,队伍迅速发展到了一万多人,尘空道长所应用的通灵术以及刀兵也越传越神。刀兵团队也改称为大刀会,由刘世瑞、曹得礼统领。后来,有多支义和团首领羡慕刀兵,所以就请来一些术士参悟金钟罩,并且应用在战场上,但是由于法力不足或者方法不对,很多人在战场上死于非命。
由于义和团发展迅猛,梨园屯村已然容纳不下,加之阎书勤等人胸怀大志,于是率领一万多义和团兵丁攻打冠县。冠县本来就没有清兵驻扎,县中的捕快无论如何也不足以抗拒义和团的大军,所以知县何世箴带领家眷连夜逃往东昌府。
义和团占据冠县后,每日里招兵买马,操练兵丁,筹备粮草,人员已经发展至三万余人。
何世箴带领家眷逃到东昌府,晋见知府,知府洪用舟心头沉重,最初以为只是简单的村民暴乱,没想到所派清兵几乎全军覆没,更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还敢占据县城,见到何世箴落魄而来,一面劝慰,一面令快马加急上报山东巡抚李秉衡,李秉衡接报后大惊,立即上奏朝廷,并下令调集清兵,准备即日起兵围剿义和团。
阎书勤听得探子来报,即将有大批清兵前来围剿,于是连夜召集众人商议对策,会中杨迁说道:“冠县较小,弹丸之地,难以抵御大队军马,即使侥幸胜得了这次围剿,清廷断然不会善罢罢休,还会不断地派兵前来讨伐,为长远之计,我建议起兵攻打东昌府,拿下东昌府做基地,以抗拒清兵。”众人一致同意。
事不宜迟,阎书勤下令赵三多率领两千人马为先锋,自己统率大军。第二日起兵杀奔东昌府。
洪用舟得知义和团进犯,心中害怕,立即上报巡抚李秉衡,请求援兵,同时,加固城中防御,盘查可疑人等,做好战事准备。
李秉衡接报后,命令参将唐骁率领两万人马,星夜发兵,进驻东昌府。
唐骁率领清兵日夜急速行军,抢先一步到达了东昌府,洪用舟打开城门,到城外迎接,连日来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下来,将唐骁迎进正堂,吩咐大摆酒宴,款待清兵。
间说起义和团之事,唐骁不屑一顾。唐骁十八岁即加入清兵,跟随李鸿章与太平天国作战,有万夫不挡之勇。立下赫赫战功,经历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战役,直至升为正三品参将,虽然年近六旬,可脾气还是十分的火爆,哪里将义和团放在眼里。看到洪用舟有些惧怕义和团,心中有一些瞧不起他,拍着胸脯说道:“我必取阎书勤等人的首级。”
当天下午,探马来报,义和团先锋以近东昌十里,唐骁吩咐擂鼓升帐,准备迎敌。
义和团先锋正是赵三多,行军途中听说唐骁率领清兵进驻了东昌府,于是派人通知主帅阎书勤,自己则带领两千人马快马加鞭急速行军,准备攻击东昌府,一探虚实。赵三多心想如果拿下了东昌府则立了头功,即使拿不下也探明了清兵的实力,好找一个对应之策。消息很快传到了阎书勤等人那里,杨迁得知消息后连忙来到中军大帐,向阎书勤说道:“我与唐骁是同乡,此人勇贯三军,精于用兵之道,我军操练时日不多,将领们历经沙场较少,经验不足,赵三多必败,快快传令赵三多不要单独行动,等到大军到来再商量对策。”阎书勤立即派人通知赵三多,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赵三多率领两千人马来到东昌城下,但见城门紧闭,清兵早已防范。正要开口叫阵,忽然听得一声炮响,城门大开,里面冲出一队人马,领军的正是唐骁,清兵扎住阵脚,唐骁冲至阵前,一挥手中长枪喝道:“大胆反贼,竟敢杀我官兵,攻打城池,今天势必诛杀尔等,”
赵三多摧马上前,高声应道:“官府与洋人串通一气,欺压百姓,我们只为清除洋人的走狗,扶正清室,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何罪之有?我劝你下马投降,加入义和团吧。”
“呸!我怎么能和反贼为伍。”唐骁大怒,一催战马挺起手中长枪向赵三多刺来,赵三多举枪迎战,二人杀在一起,你来我往战至十几个回合,赵三多渐渐露出败象,待要驳马退走,已然不及,被唐骁一枪刺在肩上翻身落马。
这边义和团将士一看不好,奋勇来救,唐骁长枪一挥,清兵也杀将上来,双方混战在一起。
义和团兵丁多数是农民,并无实战经验,双方一阵撕杀。义和团已然招架不住,众人拥住被救起的赵三多向后溃败,清兵则在后面追杀,义和团死伤大半,一直逃出二十几里,遇到阎书勤的大军到来,才勉强保住性命。唐骁一看天色已晚,怕中埋伏,传令收兵,退回城中庆贺去了。
阎书勤见清兵撤退,也没命令追杀,就地安营扎寨,治疗伤兵,稳定军心,并带领杨迁、尘空道长等众人看望赵三多,赵三多失血过多已然昏迷过去,众人心疼不已,连忙请随军郎中前来医治,郎中检查后称并没有伤及内脏,性命无碍,只是失血过多,要将养些时日,于是为赵三多清洗伤口并敷上金创药。
众人回到中军大帐坐定,商讨破敌之策。阎书勤忧心重重地说道:“清兵是正规军,训练有素,原想在清兵入城前拿下东昌城,以便占据城墙之利进行抵御,没想到清兵抢先一步,还损失了很多兄弟,这便如何是好。”赵迁说:“现在已成骑虎难下之势,不能后退,敌强我弱只可智取不可强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发表各自的看法,但是始终也拿不出一个有效的御敌之策,商讨一夜,天际渐渐发亮,阎书勤手掌一甩道:“实在不行,我们众兄弟就与清兵拼了吧,轰轰烈烈的干上一场,也不枉活一世。”众人苦思良策未果,听得阎书勤这么说,于是纷纷表态:“我们听你的,拼了吧!”。
这时,尘空道长说话了:“贫道倒是有一个办法。”众人一听,连忙问有什么办法,尘空道长说:“可以按通灵丹经中的方法设一个五行摄魂阵,引敌入阵,一举歼之。只是杀戮太重,贫道不忍心使用,如无它策,也只能如此了。”
于是,尘空道长将五行摄魂阵为大家简单做了介绍,众人听后齐声叫好。阎书勤说道:“就依道长之计行事吧。”
五行摄魂阵需要有三天的准备时间,尘空道长暂时代替阎书勤行驶指挥权,给众人分派任务,众人依道长之命,一一准备去了。其中令杨迁回家乡务必问出唐骁的生辰八字。
尘空道长一面令人抓紧时间布置五行摄魂阵,一面令刘世瑞带领两千人马到城前叫阵,只许败不许胜,为诱敌进入五行摄魂阵做打算,同时也为了阻止清兵全力进攻而争取布阵时间。
且说唐骁得胜收兵回城,知府洪用舟大喜,传令准备酒宴,犒赏三军,席间不断夸奖唐骁如何勇猛,唐骁十分受用,酒性高涨,直喝到深夜。
第二天上午,唐骁升帐正要点兵出城与义和团作战,忽然军士来报,说义和团有一队人马在城外挑战。唐骁听罢哈哈大笑,对众将士说道:“我军与义和团作战犹如猫戏老鼠,竟然还来挑战?”这时手下副将王天宝请令:“区区义和团不堪一击,将军不必亲自出马,待末将出城将他们擒来就是。”唐骁点头应允,说道:”好吧,就给你一次立功的机会吧!”王天宝领命,点齐一队人马出城迎战。
城外刘世瑞率领两千义和团士兵列阵以待,见王天宝出城迎战,也不多言,一挥手中大砍刀,催马就向王天宝杀来,王天宝举枪相迎,两人大战了几十个回合,刘世瑞佯装不敌,驳转马头带领义和团兵丁向后败退,王天宝一看,命令清兵随后追杀,追至几里处,突听一阵锣响,路旁冲出一批弓箭手,对着清兵乱箭齐发,清兵遂不及防,阵营大乱,王天宝急令撤兵退回东昌城。
王天宝回城交令,将追击途中遇伏之事禀告唐骁,唐骁听罢一笑,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义和团战场撕杀不行,只能用一些诡计,今日暂且休息,待明天出城剿杀他们。”
又过了一天,刘世瑞依尘空道长之计,继续来到城门前挑战。唐骁要亲自迎战,王天宝急忙请令,要报昨天兵败之仇,唐骁看
王天宝报仇心切,也就答应了。令其点齐五千人马,其中包括一千名盾牌手,出城应战。
刘世瑞见王天宝带领人马出城,高声骂道:“败军之将,昨天让你饶幸从箭阵中逃脱,今日又来送死,且是为何?”王天宝气急败坏的应道:“反贼!咱俩大战三百回合,逃走的不是英雄。”
说罢挺枪来刺,刘世瑞挥刀应战,边战边骂,意图激怒王天宝,战至几十个回合,刘世瑞带领义和团兵丁又败逃,王天宝催马紧紧追赶,恨不得立即将刘世瑞挑落马下,令清兵全力追杀。又是追至前日地段,见大队义和团弓箭手拦住去路。王天宝命令一千个盾牌手向前突击,其他兵丁则跟随前进。 义和团箭如雨下,比起昨日情景不知又多了多少倍弓箭手,且箭雨中夹杂着大量石块,盾牌手前进十分困难,两个时辰过去了,仅推进了几十米,看看实在难以前行,王天宝令收兵回城。
王天宝回到城中来到中军大帐,见过主帅唐骁,将作战情况一一做了汇报,唐骁听罢说道:“看来义和团也非泛泛之辈,明天我亲自率领大军出战,对义和团发动总攻,势必将反贼一网打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那一天杨迁领命,回家乡打探唐骁的生辰八字。他接令后不敢迟疑,立刻起程,第二天上午既已到达他的家乡——临江村。
杨迁离开临江村已经五年了,看到眼前的村庄还是那么的熟悉,村口的大柳树还是那么的茂盛挺拔,路边的小河还是那么的清澈明亮。可是父母已然不在,正所谓物是人非,心中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感慨万分!
他不敢惊扰村里的亲戚,怕事发后连累他人,所以直奔唐骁家中,唐骁家离村口不远,独自居有一套院落,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很漂亮,一看就是富贵人家。
杨迁来到唐家门前,暗自思量:“依时间来看,我参加义和团的事情应该还传不到临江村,就暂且以冠县主簿的名义求见吧,如果出现差错再随机应变也好。”于是上前拍打门环,不一刻,有家丁打开大门,杨迁对家丁说道:“请通报冠县主簿杨迁求见唐老太爷。”家丁立即入内禀报,其实杨迁想的没错,他参加义和团的事情还没有传到临江村,唐老太爷一听杨迁求见,非常高兴,立即吩咐有请。杨迁入内拜见唐老太爷,寒暄过后,唐老太爷问:“贤侄一向可好?”杨迁答道:“托老太爷的洪福,我很好。今天前来一是看望老太爷,二是向老太爷通报消息,唐将军在军营染了一种怪病,神志不清,病情危重。”唐老太爷闻听差点晕了过去。杨迁连忙道:“此病虽怪,但尚可医治,老太爷不必惊慌。”唐老太爷忙问:“怎么医治?”杨迁说:“闻听唐将军染病,我就到军营看望,发现唐将军所染之病,其实是中邪,我离乡以后,曾得一道人指点,学习道法,所以略知一二,此病必须得知唐将军的生辰八字,以此来施法,即可救治,可惜唐将军神智不清,所以我特地前来询问唐将军的生辰八字。”唐老太爷一听,心中的石头落地,千恩万谢,吩咐家人取来笔墨写出唐骁的生辰八字,杨迁接过后,说道:“事不宜迟,我要尽快回到军营实施救治。”于是起身告辞,回义和团复命去了。
尘空道长得知唐骁的生辰八字已经取回,大喜,向阎书勤说道:“万事具备,只等我今晚作法,明日可破清兵。”
子夜十分,尘空道长焚香设坛,将唐骁的生辰八字写在黄纸上,自己则盘膝而坐,念动咒语,元神离体,将唐骁魂魄摄来,领入灵界空间。至此,唐骁已被尘空道长的法术所控制。
东昌府内,清兵在操练军马,练后收兵,王天宝感觉奇怪,每日里唐骁都要亲自视察练兵状况,从来没有缺席,怎么今日一直不见将军踪影,现已日上杆头,一定有什么重要事情。
王天宝边走边想来到了中军大帐前,吩咐军士通报,说王天宝求见,过不多时,军士回报,说将军在睡觉,王天宝心想,将军以近六旬,征战多年,可能是身体有一些吃不消了,也不敢打扰,自己在门外等候,又过了许久,帐中还是不见动静。
这时,兵丁来报,说义和团首领阎书勤率人马在城门前挑战,王天宝着急了,没有主帅号令任何人不敢调动兵马,擅自调兵那是死罪,定斩不饶。再让军士通报,回报说将军还在睡觉,喊了几声也没有醒来,王天宝心中慌乱,举步走入大帐,军士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拦截。
王天宝转入大帐后面卧室,见唐骁在大睡,王天宝喊叫了几声,见唐骁不醒,于是走至近前用手推动,还是不醒,心中涌起一种不详的感觉,手下加力推动,边推边喊。
这时,知府洪用舟来了,洪用舟得知阎书勤率领义和团军马在城前挑战,而不见己方应战,担心义和团攻城,所以就慌忙的跑了过来,二人用力大喊还不见唐骁醒来,洪用舟吩咐取来清水,也顾不得官职比唐骁低了,撩起清水淋在唐骁的脸上,这一招还真灵,唐骁长出一口气,睁开了双眼,王天宝立刻禀报说义和团前来挑战,唐骁坐了起来,双眼有些发直,王天宝等人虽然感觉奇怪,但是也不敢多问。唐骁令道:“雷鼓升帐,所有兵马全部出城迎战。”
唐骁率领属下二万人马,再加上东昌府原有兵马,总计三万多人,浩浩荡荡杀出城来。
没等清兵队伍扎住阵脚,阎书勤就下令攻击,一时间,大刀、长矛杀向清兵,清兵大乱,王天宝见状,挥枪扎死两名逃跑的清兵,喝令清兵反扑,清兵毕竟训练有素,队伍立即稳定下来,挥舞兵器冲向义和团。
尘空道长在远处观望形势,见火候已到,令旗一挥,义和团向后败退。王天宝催马来到唐骁面前,望着双眼直勾勾的唐骁请示道:“将军,是否追击?”唐骁长剑一指:“全力追击。”令下如山倒,所有清兵全力追击义和团。
转眼间,清兵已经追出了十几里,眼见义和团人马进入了一片白雾之中,待到唐骁等人率清兵也进入白雾之后,却瞧不见义和团的踪影,好像蒸发了一样。但见雾中有许多参天大树,树木在雾气的映照下发出种种诡异地气息。这正是五行摄魂阵的木阵,是第一阵,也是最重要的阵,木为升发之气,在身体中肝主魂,属木,主意志力。在树木上施法,使树木的信息,映于人体肝部,以制肝魂,使人出现幻象,迫使魂不归体,情志失常,只有意志力超强的人才不受所制。唐骁及一些战将久经沙场,见多识广,意志力较强,一般情况下不受所制,所以尘空道长才令杨迁一定要拿到唐骁的生辰八字,单独施法,无不灵验。
这时,多数清兵在木阵的作用下已然出现反应,或者看见逝去的亲人向自己招手;或者看见一片美丽的鲜花引人向前;或者看见恶魔扑向自己;或者看见仙人领路,直入天堂。有恐,有喜,有悲,双眼呆滞,脸上表情各异,双腿不由自主,王天宝看到清兵瞬间变成了这般模样,心生恐惧,突然,他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孩向自己招手,定睛观察,正是他前年因病去世的女儿,不由得悲喜交加,口中念道:“好女儿,这两年你去了哪里?想死我了!”身不由己就要向前去拥抱女儿,这时,一阵清风吹过,大脑中忽然一亮,猛然间想起这是在领兵打仗,于是,努力控制自己,跺一跺脚,用拳头猛锤头部,清醒了过来,再看周围的清兵,还是处在幻境之中,他连忙打马来到唐骁面前,叫道:“将军快走,咱们中了妖法。”连连催促撤退,可是唐骁手中宝剑一挥,口中喊道:“妖怪,哪里走,杀呀!”打马向前冲去,少数清醒的士兵看到主帅冲锋,也一同跟随向前,中了法术的清兵更是不由自主的向前狂奔。王天宝一看,没有办法,只好打马跟随,他与众清兵跑出了四、五里路,并没有发现半个义和团身影,心中暗叫不好,忽然眼前一亮,但见远处一团大火,熊熊燃烧起来,这正是五行摄魂阵中的火阵,是为:“木生火”。大火来势很快,非常凶猛,两旁的草木也一同燃烧起来,可是跑在前面的清兵脚步并没有停止,源源不断地冲入火海,就如同飞蛾扑火一般,清醒的清兵被火势逼的调头向回跑,王天宝也调转马头,准备逃命,可是一看后面,大叫不好,只见后面燃起的大火比前面更加猛烈,王天宝心想:“我命当绝,天不佑我啊!”这时,清兵已经死伤无数,没办法,只有打马继续向前冲去,后面的大火夹杂着狂风追赶着狂奔的清兵,战马一近大火,任你如何鞭打,就是原地不动,无奈之下只有弃马奔跑。前面的人海中一团团火球在燃烧,全都是没有跑出火海的清兵,王天宝的衣服,胡子也全部烧了起来,他顾不得这些了,只盼快一些跑出火海,由于前边已经被大火烧过了,火势渐渐减弱,王天宝踏着炽热的土地,拼尽了全力,总算跑出了火海,忽然间看到前边坐着一个人,仔细一看正是唐骁,唐骁带领着少数命大的清兵,跑出了火海,他年纪已经大了,体力不支,正瘫坐在地上喘气。后来火海中又不断的跑出了一些清兵,由于大火燃烧,清兵注意力高度转移,能跑出火海的清兵法术也就自然解除了。
唐骁的元神虽然被领入了灵界空间,不能自主,但是当他的肉身受到大火的熏烤后,肉身潜能被高度激发,所释放的能量与元神信息产生了共振,使元神得以摆脱符咒的信息控制,返归肉身与其合一,但是唐骁面对所发生的事情确全然不会记得,只是知道有熊熊大火燃烧,所以拼命逃出了火海,王天宝将事情的经过详细描述了一遍,唐骁才明白中了法术,于是令清点人数,三万多兵丁,现在只剩下不到八千人。众人神魂刚定,突然听得后面一声炮响,义和团人马从后面掩杀过来,清兵刚刚经历了火海的洗礼,多数兵器已经丢失,无心恋战,唐骁只能带领残兵继续向前溃逃。
逃不多远,但见清兵纷纷陷入了土坑,这正是五行摄魂阵中的土阵,是为:“火生土”。土坑中装有机关,掉入坑中就有利箭射出,非死即伤,这就是五行摄魂阵中的金阵,是为:“土生金”。土坑是以阵法排列,只要清兵跑动,不是掉到这个坑中就是陷入另一个坑中,除非站立不动。近八千人已掉至坑内六、七千人,剩下一些人不敢前行,也不敢往后退,呆立于原地。这时,只见地面上出现了大水,水往低处流,坑中很快积满了水,这就是五行摄魂阵中的水阵,是为:“金生水”。坑中的人不是被利箭射死就是被水淹死,侥幸能爬出来的也是束手就擒。
唐骁、王天宝与少数没有掉入坑中的一些清兵呆若木鸡,傻傻地站立着,唐骁口中长叹:“我征战沙场几十载,历经战役无数次,率军剿杀太平天国及余党数十万人,没想到竟然栽倒在义和团手中,引颈等死,真是悲哀呀!”
这时,尘空道长、阎书勤等率领义和团人马已至近前,看到这些清兵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全身被火烧的没有完整的衣服,面容被烟熏的焦黑,一个个只剩下半条小命,哪里还有伤害他们的心了,尘空道长拂尘一甩,说道:“贫道本不忍心造成如此杀戮,只是玄机推算,知你等有此一劫,也实属无奈。如若不然,义和团必被你等所破,死伤及被牵连的人将比你方多出许多,权衡利弊只能舍小取大了,现放你等回去,既往不咎。”于是,尘空道长令义和团兵丁撤去阵法,放唐骁、王天宝及众清兵出阵。唐骁兵败,羞愧难当,令王天宝带领残兵回去向巡抚李秉衡复命,自己则归隐老家种田去了。
清兵已破,尘空道长将兵权交还给阎书勤,阎书勤命令义和团兵丁打扫战场,集合军马,攻打东昌城,洪用舟得知唐骁兵败,义和团将要攻城,协同冠县县令何世箴及众家眷弃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