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记] 修仙记-1.金钟神罩

[复制链接]
查看1168 | 回复0 | 2024-7-8 08: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2427dv4cmmvqm5j5aq2i.png

  19世纪末,清政府批准了西方传教士可以在中国成立教会,并且出台了一个针对性的保护政策,授予教会一些特殊权利,号称"治外法权",不仅教会的神职人员不受政府管辖,而普通信众也可以获得教会庇护,因文化、风俗等各种原因,教徒经常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部分不良教徒常常欺压民众,而当地政府却惧怕于教会的"治外法权",不仅不敢跟洋人作对,反而听命于洋人,为虎作伥,包庇信徒,供教会驱使。

  1897年,山东冠县梨园屯村与洋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进而拉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在梨园屯村的村外,有一座道观,名曰:"清心观",道观不大,仅十余位道人,观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道士,法号:"尘空",他法力高强,常常在外广施善缘,恩泽乡里,信众极多。

  一日清晨,当值的小道士按例打开观门,提着个扫把,清理门前的落叶,观门右侧,几个农民在贩卖青菜。

  这时,只见远处尘土飞扬,十几匹快马疾驰而来,行至观前,翻身下马,领头一人高声大喊:"我们是冠县捕头周三、王木,带领捕快捉拿妖道尘空,闲杂人等闪开了。"小道士听罢大惊,飞也似的向观内跑去,看样子是报信去了。

  周三,王木二人带领众捕快涌进观内,顺着小道士跑往的路线向前观望,只见大殿正门已开,殿内有一道人正坐在蒲团上闭目禅修,小道士垂手立与旁边。那道人身形不高,五官清秀,脸上透着一股慈善的笑容,见众人走至面前,缓缓睁开眼睛,向众人唱个诺;"无量寿福,各位清晨来找贫道,不知所谓何事?"周三喝道:"我们奉县尊之命拘拿你归案。"

  "贫道遵纪守法,何罪之有?"尘空道长平和的说道。

  "只因你妖言惑众,密谋聚众造反,并挑起梨园屯村刁民与洋人的冲突,洋人把你和那些刁民告下了。"周三恨恨的答道。

  尘空道长拿起蒲团边上的拂尘,习惯性的向上甩了一下说道:"贫道聚众,只是教授村民强身祛病之法,并无其他言论,我道门只讲修行,不论国事,更不会挑起村民与洋人之争。"这时,王木窜至前来,一把抓向尘空道长,口中叫道:"少废话,跟大爷过堂再说。"握住道人的手臂用力一拽,喊道:"你给我走吧".王木拉起手臂就走,忽然感觉手中分量不对,略一观望"哎!怎么道人没动?"定睛一看,道人的手臂竟在自己手中,原来是把他的手臂拽了下来,再看道人,"奇怪!道人的手臂并不缺少,怎么回事?",再看看自己的手中,"咦?手臂变成了拂尘?"王木大惊失色,心生恐惧,暗想:"这道士真的会妖法啊!"周三急了,口中喊道:"妖道,竟敢用障眼法拒捕。"他们这些衙役平时横行霸道,鱼肉乡里,哪受过这种戏弄啊!自持也练过几年功夫,"呛琅琅"抽出单刀,劈头就向尘空道长砍去。这时,只见尘空道长笑眯眯的眼睛突然精光闪耀,一道白光由眼中射出,击向周三的手臂,周三感觉手臂一阵麻木,钢刀拿捏不稳,"咣当"一声掉到地上。

  这周三也够凶狠的了,左手立刻握拳"呼"的一声袭向尘空道长的面门,只见尘空道长右手掌迅疾抬起,周三的拳头正好打在了尘空道长的手掌中,周三感觉到自己的拳头如同打在了棉花堆里,内力消失的无影无踪,待要往回拔拳,却感到对方的手掌中有一股强大的吸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也拔不出来。

  周三正发力拔拳之际,忽然觉到对方的掌中传出一股浑厚的内力,透过手臂重重的击打在他的身体上,周三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由大殿内飞了出去,重重地摔在院子里,喉咙一咸,"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耳中传来尘空道长的声音:"贫道从不烂杀无辜,留你一条小命,回去向县太爷复命吧。"这时,突然听得殿外一阵大乱,原来梨园屯村民阎书勤、刘世瑞、赵三多等闻讯带领几百位乡亲手持棍棒、铁锄前来救援,将十几名捕快控制了起来。

  尘空道长由蒲团上站起身来,走到殿外,向众乡亲抱拳施礼,说道:"贫道的事情怎敢劳动各位乡亲,放了那些衙役,任他们去吧。"阎书勤道:"道长济世为民,教授我们习练清心健康之法,祛除疾病,增强体力,以便田间劳作,哪有犯法?可是洋人与官府串通一气,欺压好人,我们决不善罢罢休,待我们打杀了这些恶衙役吧。""不可,不可,他们的罪不足以诛杀,放他们去吧。"尘空道长说道。

  阎书勤道:"好吧,那就尊从道长之意。"于是令众人放开那些捕快。这边周三费了很大的力气,强忍住胸中翻腾的血液,爬了起来,但脸上还是一股凶神恶煞般的样子,指着尘空道长与众乡亲狠狠的说道:"造反了、造反了,竟然要打杀衙役。妖道,这就是你蛊惑众刁民的证据,我要回去禀告县尊大人,派官兵剿杀尔等。"尘空道长拂尘一摆,说道:"悉听尊便。"周三吆喝一声:"收队!"便偕同呆若木鸡的王木与众差人仓慌离去。

  阎书勤带领众乡亲向尘空道长行礼,口中说道:"洋教徒欺压我们,强占村民土地,众乡亲不服才与他们理论,没想到他们竟然以为是您所指使,我们牵连了道长,这厢赔礼了!"尘空道长微笑地说道:"洋人压制官府,官府欺压百姓,已成定律,并非你们的过错。"阎书勤心中一热,说道:"道长不怪,我们非常感激,冠县县令何世箴乃是周三的娘舅,我看必不会罢休,如不嫌弃,就请道长到我们村中暂避,也免得连累观中的众位师傅,不知意下如何?"尘空道长微一沉吟,说道:"如果去你们村中躲避,观中人等虽然不受牵连,但恐秧及村里乡亲。"这时,刘世瑞高声喊道:"道长不去,官府也会来村中抓捕我们,这些年来,我们受够了洋人的窝囊气,官兵敢来,我们就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也不枉人世间来此一回,道长如去,我们也有个主心骨。"众人听罢齐声叫喊:"拼了,拼了,我们再也不受欺负了。"尘空道长心中一横,说道:"也罢,我就与你们同回村里,齐荣辱,共进退。"大家齐声叫好,欢呼不绝。

  周三带领众衙役灰溜溜的回到县城,来到县衙,直径走往内堂,县令何世箴正在逗鸟,见周三回来,开口问道:"捉拿到那个妖道了吗?"周三放声大哭:"妖道与几百个刁民一同造反了,我拼了命才饶幸回来。"于是将发生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

  何世箴听到周三的哭诉,勃然大怒。官府见到洋人如同老鼠见猫,而欺压百姓又像饿虎捕羊,哪里有吃过这样的亏,立即修书一封给东昌知府洪用舟,请派官兵。

  东昌知府洪用舟乃是何世箴的同窗好友,关系非同一般,何世箴所居官职具是洪用舟举荐所来,接到何世箴的书信立即命令调集一千军马,由外委千总黄安涛带领,开往冠县。

  冠县主薄杨迁是一个正人君子,眼见洋人在冠县横行乡里,何世箴不仅不管,而且还对洋人卑躬屈膝,只要洋人有令,何世箴无不服从,杨迁看在眼里十分不满。

  那一天,杨迁看见何世箴修书向东昌府求派官兵前来镇压百姓,心中非常的愤慨,他知道以洪用舟与何世箴两人的关系,东昌府必然发兵,于是立即赶往梨园屯村向阎书勤等人报信。

  再说尘空道长跟随阎书勤、刘士瑞、赵三多等离开了道观,来到梨园屯村内,众人选一静室将道长安顿了下来。

  梨园屯村在当地是一个很大的村子,农户较多,由于连年干旱,粮食减产,村民生活十分艰辛,糊口尚且不足,官府又强征各种税赋,加之洋人的欺压,村民怨愤极大,连日来听说官府即将抓捕村民,人们不满的情绪已经达到了极限。

  第二天清晨,村中主要人等和尘空道长聚集在一起,准备开会商讨对策。这时,有村民来报,说冠县主薄杨迁有要事来访,阎书勤闻听,知道杨迁能文能武,为人耿直,并非奸恶之徒,立即有请,杨迁进到房中,将何世箴向东昌府修书请兵之事,一一禀告大家,让众人早做提防。

  阎书勤闻言大怒,说道:"洋人强占我们的土地,我们不服,只想要回属于我们的土地,没想到官府却吃里扒外,帮助洋人来镇压我们,干脆我们一不做二不休,不如大家一起反了吧?"这句话如同一根导火索引爆了炸药,人们多年来的压抑情绪立刻爆发了,有人叫道:"反了,反了,不反我们也没有什么活路了,造反吧!"人们群情激动,齐声附和。

  有人提议推荐尘空道长为领袖,率领大家起事。尘空道长连连推辞,说道:"贫道乃出家之人,以清心修行为主,卷入到世事之中实属无奈,带兵打仗是门外汉,担不了大任,我看阎书勤具有领袖风范,应该命中注定担此重任,贫道推荐他为首领,我则全力配合为好。"众人听尘空道长如此一说,皆信服道长法眼看人必不会错,想来必是定数,阎书勤在众乡亲中又极有威信,所以皆表赞同。阎书勤推辞不过,就欣然接受了。

  阎书勤又邀请杨迁留下共同起事,杨迁父母早逝,尚未娶妻,只身一人,送信之事早晚会走漏风声,同时又厌恶官府的腐败与黑暗,也就留下了。

  阎书勤立即着人打造兵器,吩咐武艺高强的刘士瑞选拔本村青壮年组成义勇队,又派人探听官兵进犯的消息,同时,令赵三多与其他村庄联络,招募有志之士共创义举。

  赵三多是刘士瑞的好朋友,他并不是梨园屯村人,而是外村的梅花拳教师,由于功夫好,很多人幕名而来学习,所以弟子众多,听闻梨园屯村与洋教堂发生冲突,所以前来助拳。

  由于赵三多的联络,附近村庄有很多人来参加义勇队,只几天的时间就召集了两千多人。赵三多又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义勇队则起名曰义和团。见声势发展如此之快,有些富户捐出钱粮,资助义和团,众人喜笑颜开。

  阎书勤、赵三多二人向尘空道长请教还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尘空道长说道:"贫道不懂带兵打仗,但是还想尽一些微薄之力,给我一百人、一百把大刀,我自行训练,关键时刻可能会派上用场。"于是,赵三多分派一百人及一百把大刀给尘空道长,任其自行训练,尘空道长任命刘世瑞为领队,这就是以后的大刀会。

  再说那外委千总黄安涛,带领一千军马由东昌府出发,不一日来到冠县县城,面见何世箴,何世箴已得知了梨园屯村中聚众的情况,这就坐实了村民们造反的罪名。

  军马休整一晚,第二天,何世箴令周三、王木引路,一同去围剿梨园屯村村民。

  傍晚时分,黄安涛率领清兵来到了梨园屯村附近,正要进入村庄,突然一声锣响,一队人马出现在村口拦住了去路。领队的正是阎书勤、赵三多二人。黄安涛纵马前行高声喝道:"我奉知府大人之命前来擒拿反民,尔等速速就擒,免得伤及性命。"阎书勤厉声应道:"洋人横行我国,官府不仅不管,还为虎作伥,欺压百姓,现今还发兵攻打我们,官逼民反,不得不反。"黄安涛一看阎书勤等人反意已决。一抖长枪,催马向阎书勤刺来。阎书勤拔出背上宝剑,迎住撕杀,赵三多则指挥义和团众人冲向清兵。双方混战在一起。

  由于义和团刚刚成立,训练时间较短,还不能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如果是单打独斗,义和团则好手众多,而今碰到训练有素的清兵,集体作战还不是对手,由于义和团的人数较多,尚能勉强应战,不至于立即溃败,但是时间久了,义和团就有些抵挡不住了。阎书勤见状,怕己方弟兄伤亡太多,只好下令且战且向村内后退。

  将退至村中心地带,只见一队义和团兵丁列阵以待,这正是尘空道长训练的百人后援团,但见这一百人全部赤裸上身,头包红巾,手持大砍刀,威风凛凛,象似天兵天将一般。

  尘空道长一声令下,刘世瑞率领百人刀兵团杀入清兵队伍,刀兵们挥舞大砍刀如砍瓜切菜般冲杀清兵,清兵队伍一阵大乱,黄安涛急忙喝令稳住阵脚,自己则挺枪向一名刀兵刺去,‘噗’的一声,一枪正中刀兵的胸膛,黄安涛感觉到手中的枪如同刺在棉花堆里,定睛一看,枪尖还在对方的胸口上,并没有刺进体内。‘嗨’黄安涛双膀再叫力,力挺枪头向内刺,可是还没有刺  进去,再一看旁边的清兵,傻眼了,只见清兵的大刀砍在刀兵的身上只是一道白印,枪尖扎在刀兵的身上只是一个红点,并奈何不了刀兵,而清兵则被义和团的刀兵杀的七凌八落,黄安涛一阵惊骇,调转马头喝令清兵后撤。

  这时,想正常撤退已经来不及了,阎书勤已经命令后退的义和团兵丁反扑过来,把清兵围住撕杀,官兵大败。趁着混乱,赵三多瞄着黄安涛的后背就是一枪,正中后心,将黄安涛挑落马下,周三、王木也被刀兵砍死,只有二、三百名清兵逃了出去。

  义和团首战大捷,杀牛宰羊犒赏兵丁,己方损伤二百多人,而清兵则损伤七、八百人之多。

  庆功宴上,阎书勤对尘空道长一辑到地,说道:"今天之战,若非道长,我方必败,道长用什么仙术使刀兵有如此神功啊?"尘空道长微笑答道:"这是我门派通灵术之一,先让刀兵按我门派秘传之法吐纳引气,再以符咒施其身上,就会有神功护体,有如金钟罩住一样,刀枪不入,是为金钟罩。"原来,尘空道长得益于道门秘传《通灵丹经》,此经据说为汉朝时期神仙所著,后传于晋代女道士魏华存(据说魏华存于东晋咸和九年白日飞升成仙),魏华存将〈通灵丹经〉传于其下弟子,代代相传,晋朝著名道士葛洪(号抱朴子)、南朝时期茅山著名道士陶弘景等人也是《通灵丹经》的传人,此经书在茅山传承了千年以上,直到元朝才传下山来,至尘空道长,已历经了五十四代,经中记载着很多奇门异术,包括五形、八卦、符咒、风水之应用,养生祛病法,修丹成仙之术及道门武术、内功等等。尘空道长自幼既得真传,已经参透了经中玄机,但求静心修行、植福积德,有朝一日修得大罗天仙之体,没想到却惹得凡尘事端,看来也是天道所必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